⊙本报记者 宏文
自信站在新经济风口的阳光私募机构们,在2014年中突然面临投资方向的重大抉择。是继续站在风口浪尖期待更强劲的转型之风,还是回身俯拾曾经不屑一顾的传统经济的“石头”?两条路显得都不好走。
排名风云突变
对于不少机构而言,顺风顺水的操作在2014年7月以后遇到了麻烦。
这类麻烦在前6个月没有出现过。
2014年上半年,A股市场刮过了一场“新经济”的大风。以信息电子、传媒娱乐、新能源、军工制造等为代表的行业板块相继出现猛涨。第三方统计显示,截至6月中,A股有200只个股涨幅超过50%。主流为新上市个股和军工、新能源等新兴板块。这是一个方向。
上半年,沪深两市的涨幅第一名是,成飞集成,半年涨幅290%,上涨原因很简单,重组而且之后上涨了3倍。重组很难预测,但重组之后的上涨对不少机构而言,是唾手可得的机会。这个机会让业内反思良久。
与此同时,两市有超过1000只个股下跌,占比近半。主流为银行、石化、有色、港口等。这意味着,做均衡行业配置的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乃至券商机构,在上半年里折损不少。由此,上半年最亮的业绩还是出现在阳光私募群体里,这个风格灵活、竞争充分的群体里,总是能够诞生出色的业绩,——以及“更接地气”的操作。
经历了上半年的行情后,大量的公募和阳光私募机构开始明白,股市的结构性表现不会终止。更多的声音,宣布发现了A股市场的“真谛”——新兴行业和传统的估值应该两极化。在这种指导下,买入新兴产业个股可以更乐观一点,而对待传统股票可以更决绝一点,且不用担负“投机”的心理负担。
但随之而来的变化是惊人的。
变化在2014年7月开始。一些机构突然发现,上半年行之有效的一些投资策略开始失效,紧接这整个市场的运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上半年不会深跌的股票突然调整了,一堆不会涨的票开始涨了。上证指数突破了徘徊已久的格局。
这个变化首先影响到了高频交易机构,接着是对新兴产业浸润颇多的绩优机构,然后而来的是上半年风光最盛的量化对冲基金,最后是全行业。
“突然发现排名颠倒过来了,上半年操作顺利的机构业绩跑不动了,一些排名后面的机构冒上来了。”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说。
数据确实如此,根据好买财富对3000家阳光私募机构的统计显示,自7月以后,每个月的排名都有部分机构有颠覆性的业绩表现。比如,前期排名良好的佛意投资激进,最新一个月下跌了30%。融金汇跌了27%。上半年表现出色的江豚一号(期货)最新一个月掉了22%的净值。一些对冲机构一不小心回撤个10%不是小事。
与此同时,一批机构开始冒了上来,有的阳光私募管理的专户型的账户,一个月升了30%~40%,排名瞬间从2000名到了前100名。业内排名爬个1000位的也不再少数。
“绩优基金业绩纷纷回落,原来业绩落后的基金排位纷纷提升,这是变市之兆。”一位资深的投资经理评论说。
市场的新阶段
“很多东西问题出在宏观上,宏观经济不一样了,微观市场也就不一样了。从量变到质变,许多投资方法也要变化。”一些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如是说。
有一个词或许可以解释许多问题——新常态。这个由美国投资巨擘格罗斯发明的词汇,自今年以来,屡屡见诸中国最高层的口中,并渐渐延伸到了市场人的脑袋里。
博道投资的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解读新常态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速”。
他认为,“常态”应该指经常存在的状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均衡状态。如果形态不稳定、尚在快速变化的话,就不应该称作“常态”。因此,他进一步将中国经济的状态命名为——“迈向新常态”的阶段,即向其过度的中间阶段。
他还进一步提出,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可能在5%左右。目前所看到的7.5%左右的增长,可能只是经济增速从10%减缓到5%过程中的短暂停留(有可能是非稳定均衡或非均衡)。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应该会历经许多年。
与此同时,重阳投资的陈心,在最新的报告中则将现在的阶段定义为“已经度过了最黑暗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经济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演进过程也将显现出更多的规律性和可预见性。此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适应“新常态”,如央行宽货币紧信贷的模式,宽货币是为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紧信贷是要促使转型。要有压力,才能迫使一些边际竞争力最差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完成转型。企业如何应对转型升级,适应这种新的增长模式,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期资金利率的下行也被不少机构提及,在国泰君安的最新策略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中国A股市场启动新一轮行情的主要推动力。
一些私募机构认为,刚性兑付的打破,长期投资利率的下行,对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以及股票市场的崛起是有强烈意义的。
“有时金融市场还是以逐利为目的的,有些金融创新不一定对经济发展有帮助,比如很多所谓套利资金,从银行里套出钱来,然后再放高利贷,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够开放,导致有些人可以从中低买高卖,这一种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没益处,不是真正的大家期待的金融创新。”一些投资经理说。
但如果这些资金最终被成功逼出金融体系,重新导入到实体经济,那对未来实体经济以及和实体经济休戚相关的权益类市场而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风口图存
在A股行情方兴未艾之际,却又变化多端的时候, 下一阶段有效的投资方法是哪些呢?
少数派投资总经理周良认为,面对未来A股市场的重要机遇,有必要坚守两点:一方面要“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要 “坚守投资本质”。前者指导投资思维调整的大方向,后者则强调坚守投资本源。
他认为,未来A股市场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机遇。这是有各方面的合力形成的、 从估值上看,去年末今年初,A股的估值已经是全球最低,很可能以后十年都难以重现,“极低的估值水平是大牛市的基础,目前的估值水平提供了非常大的上涨空间。”
周良举了个例子,把A股市场的汽车业龙头股和美国市场的汽车业龙头股相比较,面向增长更快的腹地市场、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中国车企,在同等分红水平下,对应的估值只有美国龙头车企的一半,而今年初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这样的投资机会可想而知。
他认为,随着沪港通的推动,全球的估值理念会逐步趋向接近。A股市场普遍的低估值,以及市场环境的复苏,会创造许多的投资机遇。这样的机会是十年一遇的。
当然,同时他也在关注A股市场的新兴产业的机会。周良认为,经济结构转型、政策大力推动也在孕育投资机会。对于这块他们也在积极关注,审慎决策。当然,把握这种机会不是无底线的跟风,也要在掌握一定基本面的情况下,灵活应对,即“既有变化,又坚守投资本质”。
而未来,他们的投资组合也将会继续趋向两端。一方面,主动布局低估值的蓝筹,把握低估值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强调从信息的角度把握“新兴成长股”的机遇,优选个股,从下至上,获得收益。
朱雀投资的李华轮则在最新的采访中披露了他的投资思路。他认为,A股熊牛拐点已经过去,2013年市场创新激发的成长牛市,正在被全面深化改革催生的改革牛市引向深入。投资应该考虑从改革红利、创新成长、积极转型三个纬度在A股进行布局。
他认为,经济新常态下股市呈现结构性行情的新常态,其间改革成为股市运行的主动力,简政放权将带来上市公司盈利的提升,开放将为股市打开更大的机遇之门。
同时,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会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各个创新领域的领袖,投资者要审时度势、抓大放小。此外,大型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增发等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日益成为一种参与行业整合、公司发展转型的方式,门口的野蛮人成为助力者,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成为重要的催化剂;同时,新的参与者提升市场效率,投资者需要从更长周期思考行业和公司可能的质变,金融资本有能力为产业资本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和产品结构,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