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我国粮食产能与粮食安全保障匹配吗
  •  
    2014年9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宏观
    我国粮食产能与粮食安全保障匹配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国粮食产能与粮食安全保障匹配吗
    2014-09-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眼

      20年前,也就是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耸人疑问。话虽吸引眼球,但问题并不新鲜,主要讲的是粮食等问题。20年过去了,中国人靠自己的粮食养活了自己,并没有像美国人讲的那样给世界出了难题。粮食问题是这样,其他问题也有类似性,有些美国人真该好好反省反省。吃饭是天大的事,当然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我国的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怎样呢?这不仅是个粮食问题,也跟很多经济部门,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亚夫

      ■我国粮食消费消耗包括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间接消费的饲料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与国家粮食安全状况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口粮和饲料粮。根据城乡居民粮食消费变化趋势及其食物消费结构,可以对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和消费肉蛋奶水产品等动物源性食物所需要的饲料粮进行估计。

      ■受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将下降到1.8亿吨以下水平。另外,我国肉蛋奶水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的饲料粮总量,由目前的大约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大约3.5亿吨到3.8亿吨。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未估计的畜水产品消耗的饲料粮,到2020年我国饲料粮消耗总量可能超过4亿吨。

      ■从长期来看,当粮食价格波动可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显著地缺乏价格弹性。粮食价格对粮食消费影响基本上可以不考虑。但是,粮食生产价格对粮食生产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李国祥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申了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特别强调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

      那么,国内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怎样呢?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过定量分析,估计出2020年我国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量及其国内生产对粮食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评估国内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状况,并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风险及其管控的思路。

      

      我国粮食增产潜力

      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年增产,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创历史新高。如果按照每增加5000万吨作为一个台阶,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我国6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初步形成。这是改革后我国粮食生产迈上的第6个台阶,这个台阶只经历了2年时间,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与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和实施粮食价格政策以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负面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密切相关。

      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如何?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以我为主和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般认为,我国粮食进一步增产难度很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未来7年粮食将无法实现增产?

      实际上,要回答从2013年到2020年7年期间粮食生产形势,可以简单地分析7年移动平均粮食增产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对未来7年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估算。

      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增产格局仍然呈现为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和高产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为主导。比较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水平提高两个来源,不难发现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连续多年相对较多。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0496万公顷增加到11195万公顷,年均增长0.9%;单产由每公顷的4745公斤增加到5377公斤,年均增长1.8%,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是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的2倍。

      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粮食单产水平相对较高的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生产扩大的结果。分品种来看,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在粮食生产中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多。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由44179万吨增加到54274万吨,年均增长3%;三大主粮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由88.7%上升到90.2%;三大主粮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7.2%(参见表1)。

      特别地,近7年来我国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连续多年最多,玉米产量已经连续2年在粮食生产中位居首位。从2006年到2013年,玉米产量由15160万吨增加到21773万吨,年均增长5.3%,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由30.4%上升到36.2%;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3.6%。进一步地,玉米增产贡献多,一方面来源于需求动力,与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和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相一致,玉米种植效益比较好,农民愿意扩大玉米种植;另一方面是我国玉米增产潜力的不断发挥,玉米优良品种和耕作方式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玉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由2846.3万公顷增加到3612.3万公顷,年均增长3.5%;玉米单产由每公顷5326.3公斤增加到6027.7公斤,年均增长1.8%。

      同时,稻谷增产贡献也相对较多。从2006年到2013年,稻谷产量由18172万吨增加到20329万吨,年均增长1.6%,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20.8%。近7年玉米和稻谷两种粮食作物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近85%。

      未来7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科技进步还会带来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增产仍然会有潜力。虽然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潜力不大,但是农业科技进步、高产创建范围的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粮食单产水平是具有提高的潜力。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同一地方不同经营主体生产粮食的单产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

      比较而言,规模化和专业化种粮的农户粮食单产水平明显要高。笔者在黑龙江和山东等地调研了解到,粮食种植大户的单产水平普遍地高于一般农户10%以上。未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会越来越多,粮食单产水平总体上会趋于提高。

      假定我国耕地保护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巩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不会下降,考虑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和玉米等单产提高潜力,按照粮食单产水平年均增长1.5%到2%估算,到2020年,粮食单产水平每公顷大约6000公斤到6200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大约6.7亿吨到7亿吨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估计

      大致来看,我国粮食消费消耗包括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间接消费的饲料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与国家粮食安全状况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口粮和饲料粮。根据城乡居民粮食消费变化趋势及其食物消费结构,可以对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和消费肉蛋奶水产品等动物源性食物所需要的饲料粮进行估计。

      1.城镇居民口粮消费估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既没有呈现显著的增加态势,也没有呈现显著的减少态势,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数量基本饱和。除2008年外,2001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量在80公斤左右波动,标准差低于2公斤。

      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7.3亿,按照家庭人均购买成品粮换算成原粮,估计城镇居民家中人均消费口粮大约6800万吨。考虑到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按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成品粮75公斤到80公斤计算,折算成原粮人均购买大约86公斤到92公斤。

      按照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大约0.5%,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估计大约14亿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大约65%计算我国城镇人口大约9亿计算,城镇居民家庭购买成品粮大约6800万吨到7200万吨,折算成原粮大约为7800万吨到8300万吨。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时间价值的上升,在外用餐机会总体上趋于增加,随之带来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口粮也趋于增加。2005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城镇居民在外用餐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在20%到22%之间。

      假定199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中购买粮食数量减少是由于食物消费多样化(特别是动物源性食物消费增加)和在外用餐机会增加所导致的,估计2005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的口粮大约在20公斤到23公斤之间(2008年除外),换算成原粮大约在23公斤到27公斤之间。按照2013年城镇人口7.3亿计算,估计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的成品口粮大约在1500万吨到1700万吨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在1700万吨到2000万吨之间。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的机会还将增加,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将继续增加。2020年,城镇居民在外用餐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估计在22%到25%之间,在外用餐直接消费的口粮估计在23公斤到25公斤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在27公斤到30公斤之间。

      按照9亿城镇人口计算,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成品粮)总量大约2000万吨到2300万吨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2400万吨到2600万吨之间。

      2.农村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口粮消费出现加快减少态势,2012年已经下降到大约164公斤。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年均下降2%到3%之间计算,到2020年则下降到大约130公斤到140公斤之间。

      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大约6.3亿人,按照人均口粮160公斤计算,直接消费口粮大约1亿吨。到2020年,按照全国总人口14亿和城镇人口9亿计算,农村人口大约5亿,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6500万吨到7000万吨之间。

      3.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

      综上所述,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大约1.9亿吨。受到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将下降到1.8亿吨以下水平(参见表2)。

      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从2013年到2020年,城镇居民口粮消费估计由8000多万吨增加到1亿多吨,而农村居民口粮消费由大约1亿吨下降到7000万吨以下水平。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城乡人口结构、青壮年所占比重下降及其老年化社会对粮食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中,非粮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都对口粮消费产生影响。动物源类食物和油脂消费对口粮消费的替代、蔬菜水果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在外用餐对家中消费的替代;加工食物对原粮直接消费的替代,等等,都可能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还有我国粮食浪费控制与粮食节约如果能够取得一定实效,也会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

      从长期来看,当粮食价格波动可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显著地缺乏价格弹性。粮食价格对粮食消费影响基本上可以不考虑。但是,粮食生产价格对粮食生产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4.我国饲料粮消耗估计

      2013年,我国猪肉产量5493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2.2估算生猪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12085万吨。近些年我国猪肉产量波动较大,2008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猪肉产量增长3.5%,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猪肉产量增长2.4%。考虑到当前猪肉产能相对过剩,城乡居民猪肉消费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猪肉产量年均增长2%到3%之间,2020年猪肉产量将大约在6300万吨到680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2.2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1.4亿吨到1.5亿吨之间。

      2013年,我国牛肉产量673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1.8估算肉牛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1200万吨。近些年我国牛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8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肉产量增长1.9%,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肉产量增长2.2%。考虑到当前牛肉产能相对不足,牛肉价格偏高和养牛效益相对较高,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牛肉产量年均增长2%到3%之间,2020年牛肉产量将大约在770万吨到85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1.8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1400万吨到1500万吨之间。

      2013年,我国羊肉产量408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1.6估算肉羊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650万吨。近些年我国羊肉产量增长相对缓慢,2008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羊肉产量增长1.4%,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肉产量增长1.7%。和牛肉相似,考虑到当前羊肉产能相对不足,羊肉价格偏高和养羊效益相对较高,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羊肉产量年均增长2%到2.5%之间,2020年羊肉产量将大约在470万吨到49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1.6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1000万吨到1100万吨之间。

      2013年,我国禽肉产量1798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1.8估算的肉禽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3300万吨。近些年来我国禽肉产量多数年份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禽肉产量增长3.2%。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禽肉产量年均增长3%到4%之间,2020年禽肉产量将大约在2200万吨到240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1.8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4000万吨到4500万吨之间。

      2013年,我国禽蛋产量2876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1.7估算的肉禽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5000万吨。除2013年外,近些年来我国禽蛋产量多数年份保持增长态势,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禽蛋产量增长2.5%。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禽蛋产量年均增长2%到2.5%之间,2020年禽蛋产量将大约在3300万吨到350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1.7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5600万吨到6000万吨之间。

      2013年,我国牛奶产量3531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0.4估算的奶牛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1400万吨。自2007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奶产量增长1.4%。从消费需求增长潜力来看,国内牛奶产量未来可能会出现相对较快的增长,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牛奶产量年均增长3%到5%之间,2020年牛奶产量将大约在4300万吨到50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0.4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1700万吨到2000万吨之间。

      2013年,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4547万吨,按照饲料粮消耗系数1.1估算的水产养殖消耗饲料粮总量大约5000万吨。多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态势,2006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奶产量增长5.5%,2008年到2013年期间年均牛奶产量增长5.9%。

      受水产品出口和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仍然有较大潜力等因素影响,国内养殖水产品产量未来可能继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估计2013年到2020年期间养殖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5%到6%之间,2020年养殖水产品产量将大约在6400万吨到7000万吨之间,据此按照1.1耗粮系数估算需要的饲料粮大约在7000万吨到7700万吨之间。

      综合来看,我国肉蛋奶水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的饲料粮总量,由目前的大约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大约3.5亿吨到3.8亿吨。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未估计的畜水产品消耗的饲料粮,到2020年我国饲料粮消耗总量可能超过4亿吨(参见表3)。

      

      国内粮食生产对居民粮食消费的保障

      目前,我国粮食产需虽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近亿吨的粮食,但是从总量来看,我国粮食总产量保障城乡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和间接粮食消费的保障性相当宽松。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亿吨,城乡居民口粮和间接消费粮食量(饲料粮)分别大约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城乡居民粮食口粮和间接粮食消费量之比为1.2。

      从粮食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也呈现出宽松态势。如果粮食供求关系偏紧,往往就会出现市场抢购粮食和囤积粮食。当前,虽然粮食价格稳定上涨,但是现实中既没有出现普遍抢购粮食,也没有出现普遍囤积粮食,表明粮食供求关系相对宽松。

      2013年夏粮收购季节在河南调查时了解到,局部小麦明显减产,曾出现短时间抢购小麦和小麦收购价格明显上涨现象。当粮食批发市场加大小麦抛储,政策性收储减少或者停止在市场上收购小麦,小麦收购市场很快恢复平静,小麦收购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控制。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量明显高出用于口粮消费的数量。2012年,我国人均稻谷和小麦占有量分别为150.8公斤和89.4公斤,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稻谷和小麦消费量分别为92.6公斤和52.3公斤,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3倍和1.71倍,其倍数明显高于2008年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稻谷和小麦消费量理应低于农村居民,稻谷和小麦用于口粮消费需要相当宽松。

      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如果达到7亿吨,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和间接粮食消费量合计大约5.8亿吨,则二者之比率仍然可以维持在1.2左右,在不考虑其他用粮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性将不会恶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