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 可疑的“卖菜老汉”
  • 请保荐人退出新股定价与承销环节
  • “被上涨”的美元
  • 经济学研究就该像梯若尔那样“上天入地”
  •  
    2014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可疑的“卖菜老汉”
    请保荐人退出新股定价与承销环节
    “被上涨”的美元
    经济学研究就该像梯若尔那样“上天入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2014-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制度性改革的启示,创造新业态发展制度环境的启示,改变投资人投资理念和行为的启示,对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制度完善的启示,是阿里巴巴带给中国市场最大的财富。如果这些深刻认识能得以吸收并顺势展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质性调整,我们会有巨大潜力创造更多与国人分享成长的世界之最。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结合,在技术转化和产品配套的很多环节上,中小企业是主体。我们亟须为创新企业的繁荣创造充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再过两天,我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就将满月了。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不仅打破了全球资本市场多项纪录,在融资规模,市值规模上也创造了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奇迹。但兴奋之余,也让国人倍感失落。围绕阿里赴美上市的诸多争议仍在发酵。因为阿里巴巴超过50%的股权由外国人持有,所以就股权结构而论,由中国巨大消费市场撑起的世界最大电商公司是个外国公司,由中国消费者贡献的公司收入增长大部分被外国股东分享,在海外上市后增长当然也将与更多海外股东分享。从形式上来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ABA是个在阿曼群岛注册的VIE,也不是中国公司。

      那么,阿里巴巴芝麻开花打开的财富大门真与国人无关吗?如果停留在有形财富的纠结上,真正失落的是阿里不可多得的未来可能带来更大有形财富的无形财富的贡献。所以笔者认为,制度性改革的启示,创造新业态发展制度环境的启示,改变投资人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的启示,对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制度完善的启示,是阿里巴巴带给中国市场最大的财富。如果这些深刻认识能得以吸收并顺势展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质性调整,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与国人分享成长的世界之最。

      首先,阿里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成长的最佳制度环境。在阿里之前,搜狐,新浪都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顶住了持续多年的纳斯达克IT泡沫危机。百度和腾讯也曾作为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引领美国资本市场风骚。阿里上市使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再上一个台阶。这里最值得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市场能迅速造就互联网和科技类公司晋身全球500强?琢磨起来,新业态存在一个与其他传统行业和领域非常不同的生态环境。它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一个创新概念都可催生创业公司,新业态服务提供商如雨后春笋遍布各消费服务领域。新业态服务的便利性和有竞争力的服务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个新业态内基本没有国企,除了一些相应的规则,也基本没有政府的干预。新业态创业的生态环境是公平的也是平衡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会被迅速淘汰,能创造需求的公司发展空间更大,脱颖而出的公司总是特别有竞争力有生命力。

      其次,阿里上市很可能成为支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投资民企”的经典案例。因阿里上市而赚了大钱的不全都是外国人,其中也有中投和国开两家大“国资”。他们可能不是在阿里创业的初期而是在成长进程中低调投资了阿里。随着阿里上市,他们的投资翻了数倍成了国资保值增值的大赢家。两家国资投资阿里成功,证明国企或国有资本主动以合适的方式参股或投资民企,反习惯性的“民混国”思维方式而行之的“国混民”的方式,将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的制度创新。

      其三,阿里上市对投资人的理念和行为形成了极强的冲击力。阿里为什么会成为外国公司? 因为在阿里的创业初期,没有国内资金愿意投资。国内投资人的短视和急功近利,不仅错失历史性良机,无法搭上阿里成长的盛宴。而更糟的是,急于在最后一公里投机套利的行为,也把国内的企业弄成了以上市为目标短视者,制造了一大堆上市第二年就亏损的绩劣股票,自毁长期投资的基础。

      其四,阿里上市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坦率地说,阿里最终赴美上市的尴尬,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允许有外资参股的公司上市的规定有关。在沪深股市,不论投资人从利益出发,还是市场规则制定者从业绩考核指标出发,大家都是坚定的“市值保卫”支持派。外资上市分流资金打压市值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沪深上市公司为上市而圈钱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引发了外资公司上市可能成为圈钱公司的担心,这又进一步成了开启上海股市国际板的阻碍。当然还有其他制度性障碍。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不应再延续那种由资金推动的股指保卫战,而无限期拒绝优质外国公司的观念,应抓紧时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适时推出国际板。

      分析、解剖阿里成长与上市经历,笔者认为,为了顺应未来新业态的发展趋势,理应保持和创造完全竞争的环境和生态,政府需进一步扮演好规则制定者与公平竞争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从新业态的演化方向看,第三次产业革命不但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方式。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的创新,智能化的制造,各类专利技术的转化,可能都会以全新方式实现,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结合,在技术转化和产品配套的很多环节上,中小企业是主体。为此,我们亟须借鉴阿里成长的经验,为未来创新企业的繁荣创造充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无疑,“国混民”成为“国混改”的是阿里成功昭示的一个主攻方向。国企改革的目标一是保值增值,二是发挥发挥国资在转型和创新发展中更大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了中投和国开行投资阿里的成功实例,让部分国企资本以财务投资的身份投入到经营好的民营企业中去,将扭转国企因为体制问题经营效率差,短期没有达到平均资本回报率,长期存在资本贬值风险的状态,可大大改善国有资本的效益,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如果国资以天使投资者的身份在创新创业企业前期投入,当可解决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这将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国策实现过程中,数倍放大国有资本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正能量。国资投资有活力、有成长性的民企,是低效的资本投资高效的企业,当然是市场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当民企与国企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时,市场资源与政策资源的配置将会更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也将更公平。

      由此观之,没能在阿里上市中分享有形财富的投资者应转变投资理念,放弃过度短线投机思维,做真正的投资人。另外,还需转变偏重短期政策套利的思路和行为,把那些在完全竞争领域的公司作为投资选择的重点,因为政府干预少的领域的公司,成长空间更大。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