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本轮新股冻结资金或达9000亿 专家建议申购首选中科曙光
  • 沪指缩量跌破30日均线 分析师称后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
  • 期指期债齐跌
  • 险资:减持题材股 转持金融地产
  • 四季度行情先抑后扬
  • 机构:降低仓位锁定收益
  • 基金:调仓不减仓 乐观“改革主线”
  •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  
    2014年10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本轮新股冻结资金或达9000亿 专家建议申购首选中科曙光
    沪指缩量跌破30日均线 分析师称后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
    期指期债齐跌
    险资:减持题材股 转持金融地产
    四季度行情先抑后扬
    机构:降低仓位锁定收益
    基金:调仓不减仓 乐观“改革主线”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2014-10-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时娜 ○编辑 梁伟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记者 时娜 ○编辑 梁伟

      

      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昨日宣布,将于12月1日(星期一)推出其首批亚洲商品期货合约——伦敦铝期货小型合约、伦敦锌期货小型合约及伦敦铜期货小型合约。分析人士指出,这标志着港交所正式启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亚洲商品平台的搭建,为未来与内地商品互联互通铺路。

      为内地投资者量身打造

      相比LME传统产品以美元交易、合约以大型为主、普遍是日合约且以实物交割,即将新推的三只金属期货合约与上期所的产品更相似,是以人民币交易、每月以现金结算的小合约,而且交易时间也完全覆盖亚洲交易时段。

      根据合约细则,上述三只金属期货小型合约均将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合约单位均为每手5吨,包含即月及后续11个历月共12个合约月份,交易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15分,以及下午5点至翌日凌晨1点,不包括香港交易所交易日历上的假日。

      与上期所的相关合约不同的是,新产品甚至不设实物交割,完全以现金结算。但港交所没有披露上述合约的最低保证金水平,因此暂时无从得知投资者参与的最低门槛,但有业内人士预计,会比上期所的“合约价值的5%”更低。

      “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内地的交易习惯设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内地投资者参与。”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活跃度,也为未来内地与香港商品领域的互联互通留出空间。”

      铺路商品互联互通

      事实上,自2012年成为LME新东家后,港交所一直在推动LME的商品业务向东拓展,在香港建立商品业务平台。而搭建香港商品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有朝一日能“利用香港平台的优势实现内地与国际商品市场的互联互通。”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班车,沪港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我相信,随着沪港通的成功运行,它的模式有望在未来拓展至商品和其他资产领域。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LME有大量的内地用户,但是现有的产品结构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很不习惯,因此我们在把LME产品移到香港来时做了一些改变,让它更适合内地投资者交易。”

      李小加表示,继上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推出自营结算服务及公布LME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收费后,此次推出首批亚洲商品期货合约是港交所持续投资于LME商品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新合约将为市场提供货币便利。“希望通过LME的亚洲化,让内地投资者能够坐在家里、在亚洲交易时段,投资全球的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