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本轮新股冻结资金或达9000亿 专家建议申购首选中科曙光
  • 沪指缩量跌破30日均线 分析师称后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
  • 期指期债齐跌
  • 险资:减持题材股 转持金融地产
  • 四季度行情先抑后扬
  • 机构:降低仓位锁定收益
  • 基金:调仓不减仓 乐观“改革主线”
  •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  
    2014年10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本轮新股冻结资金或达9000亿 专家建议申购首选中科曙光
    沪指缩量跌破30日均线 分析师称后市继续调整空间有限
    期指期债齐跌
    险资:减持题材股 转持金融地产
    四季度行情先抑后扬
    机构:降低仓位锁定收益
    基金:调仓不减仓 乐观“改革主线”
    首批商品期货合约12月面世 港交所铺路沪港商品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资:减持题材股 转持金融地产
    2014-10-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孙忠

      

      A股正进入关键敏感点位,市场对于手握充足“弹药”的保险机构之持仓动向甚为关注。

      上证报从多家主流保险机构了解到,保险资金对于大市总体偏谨慎乐观,认为此波市场行情可持续约一年左右。但考虑到临近年底,为保证今年以来的绝对收益,最近正在加紧调仓。主流保险机构目前的总体权益仓位水平,较第三季度有所下降。

      三季度以来,A股的连续上涨引发了无数的猜想,关于牛市回归的讨论此起彼伏。不过,受访的多数保险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虽然市场氛围较为活跃,但尚不是真正的牛市,而是结构市。“不过,在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的大背景下,只要保持GDP增长合理区间,A股市场就会出现热门板块。我们认为,延续结构性行情仍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最近两三个月以来,不少保险资金表现出对于新产业、新业态的追逐。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向记者证实,“我们主要买了一些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业绩明显增长的个股,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消费升级概念及新兴产业领域。收益还不错。”

      不过,由于临近年底,部分主流保险机构选择了落袋为安。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透露说,市场对题材股炒作的热情逐渐退去,加之沪港通带来的资金效应短期可能低于预期,故而为保证今年以来的绝对收益,出于防御的心态,近期对部分题材股进行了减持,转而对低估值、下调空间有限的金融、地产板块进行了增持。

      “目前的状态是,基本面偏冷政策面趋暖。一方面,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仍需历经考验,另一方面,‘依法治国’又将给股市带来长期的制度红利。”一位保险机构研究员透露说,“依法治国”后续将为A股持续营造热点,他所在的机构下一步将会在这些热点中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不过在热点还未明确之前,仍会选择继续持有防御性板块。”

      从目前的仓位水平来看,绝大多数主流保险机构的权益仓位尚不及三成(上限为30%),仓位区间大致在7%-1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相较于今年三季度初,目前主流保险机构的权益仓位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保费收入一直在持续增长,因此投入A股的总资金规模是在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