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其时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但要有所区别。亚投行应侧重政府性质的政策金融,丝路基金应侧重有一定回报的商业性项目。最有意义的是,借助亚投行逐步形成我国的海外发展援助(ODA)机制,并以此服务于我国的大国外交战略。
□陈耀
“一带一路”从去年9月到现在,提出已经一年多了,期间有方方面面的解读,视角包括地缘政治、历史、战略发展等。我认为,理解“一带一路”,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对应的关系。
一是古今传承。借助古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和国外进行经贸联系,把我们的东西传到欧洲,从欧洲拿回自己没有的东西,互通有无。今天重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的含义更广泛了,不单是象征性的路线,更是一个大的国家战略。从古到今的历史观,延续过去的内涵,传承和提升古代文明,实现中外文化、货物、人员等多方面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
二是内外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国内区域战略,又是开放战略,更多是对外开放战略。国内区域经济通常不涉及国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既有国内相关区域参与进来,包括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又有中国与相关国家尤其是毗邻的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及相互开放。
三是海陆统筹。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陆路上通过铁路、公路联通中国到中亚、南亚、西亚到欧洲,形成若干条陆上大通道、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路线基础上不断拓展新航线,也就是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连接双向平衡。
四是东西南北互济。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东西,联通南北,既兼顾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也考虑到南北向与国际的货物运输、贸易往来。除了南边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有北边对接“草原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的蒙古、俄罗斯等陆路通道,几条新的线路已开始规划建设,未来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五是虚实结合。“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的国家战略,一个范围广、内涵丰富的大概念,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从提出初期的基本构想,到现在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实。首先是通道建设,陆路、水路和国际欧亚互联互通,这是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相关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合作已经开始,油气管道在建。以及即将开展的“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都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因此,国内绝大部分省份都能参与进来,已经变成实实在在可以推进的工作。
“一带一路”陆上重点在西北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是大战略,涉及面广,既有国内又有国际,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其内涵非常丰富,在大战略下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分两个层面,国家层面按照“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上述层面需要与周边国家对等的政策对接,达成共识。
在区域层面,各省市发展战略都要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从国家战略规划来看,各省也都符合条件参与。但是还是要有重点,陆上重点即是西北地区。
其一,西北五省原先就是古丝绸之路的沿线省份,也是经济发展洼地,开发开放程度较低。在过去的开放战略中是封闭的,而当前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向西开放,西北地区就成为开放前沿地。西北地区和周边国家交往,与中亚、阿拉伯国家历史上有渊源,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考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口岸、管道、机场等。
其二,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在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有港口的地方都能成为起点,特别是有远洋航线、对外贸易发达的城市,都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南方丝绸之路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对接,跟东南亚、东盟海上通道和港口之间的合作。
尽早明确规划 避免地方间重复建设
目前各方面工作在扎实推进,中央在这方面有一系列方案,指导意见很快推出。当前的情况是,各个地方主动参与建设,抓住机遇发展,因此都在提出自己的方案,形成竞争。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划,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比如海上丝绸之路,有海岸线就建港口,港口之间的竞争就非常大。因为辐射腹地有限,港口建得过多,各省争抢货物,会出现“吃不饱”情况。各自定位不明确,东北、西北、西南、东南沿海在丝绸之路上建设的方向,各自路线及定位应有明确分工,这是当下最需要的。
此外,目前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性,因理解不同,有一些战略过大过虚,甚至提出非常宏大的方案,超出实际。因此,理论界应加强研究,拿出科学的方案,有理论支撑,战略上讨论清楚,避免误导政策制定。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应各有侧重
“一带一路”是大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要设计好。“一带一路”不单是一个国家问题,也是与周边国家之间国际问题,国家之间重大问题要有战略考虑。提出“一带一路”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求,事关开放的平衡问题,因为向西开放是短板,目前在出口贸易、外资、与国外的经济交流中,西部占的比重都在一成以下。构建外向型的开放战略要补足短板,这个短板也正是国家未来长期战略要解决的。
国内区域之间也要有相应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铁路建设要有长期规划,明确各自分工,避免重复建设。
建设资金怎么来?我国倡导设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成立约一千亿元的“一带一路”投资基金。为此需要通盘考虑,面向东南亚、东北亚;在融资机制方面,考虑银行基金、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国际资本如何参与。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但要有所区别。亚投行应侧重政府性质的政策金融,以我国为主并由相关国家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针对亚洲落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援助。丝路基金应侧重有一定回报的商业性项目,大量吸引包括相关国家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进入。最有意义的是,借助亚投行逐步形成我国的海外发展援助(ODA)机制,并以此服务于我国的大国外交战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共享发展合作的红利。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