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市场翘首以盼的“沪港通”终于要在下周一开盘了。
沪港通可谓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因此,沪港通尚未运行,其所带来的红利效应已足够显著。上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下旬以来,沪市股票日均成交近1585亿,较前期上涨102%;日均交易账户数和日均开户数达299万户和1.9万户,分别较前期增加70%以上;截至10月31日,沪深两市保证金余额达8827亿,创该数据发布以来次高(最高值是9月26日当周的1.14万亿)。全球资金也在沪港通升温大背景下加速流入中国股市。公开数据显示,4月至今,QFII买入A股的热情大增,新增开户数已达118个,接近2012年全年开户数。二季度QFII持仓总市值升至973亿,新进或增持个股数量为114只。这种情况三季度后依然在持续,资金流向研究和监测机构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公布的周度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股票基金实现了自一季度以来最长的连续净吸金周期,在过去8周内第七次实现净吸金。自9月以来,在港交所上市的几只RQFII-ETF产品均出现净申购,本轮资金流入A股ETF已持续15周,部分RQFII-ETF产品份额猛增。据悉,目前多数RQFII-ETF额度已用尽,正在向外管局申请新的外汇额度。
某种意义上说,沪港通是中国政府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一点点撬开资本账户管制的突破性试验。目前中国对中长期性质的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已基本放开,但在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仍有较为严格的管制。所以, “沪港通”的开通,最重要的意义并非联通了两地资本市场(虽然这是资本最看重的),而是寄望在有限制放开情况下,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监管办法来,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冲击。
正如专家所言,两地市场(未来还有可能借由“深港通”发展到三地市场)联通后,境内外投资者将同时能参与两个过去完全独立发展的市场,投资者诉求必将促使两个市场在监管制度、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相互借鉴。所以,“沪港通”的开通将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大踏步前行的另一个起点。
值得关注的还有,开启“沪港通”也使T+0交易机制再度被提上桌面。目前,在交易机制上,沪港市场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股票T+0交易机制了。香港市场实行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等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一套交易机制。沪深证券交易所在发展初期也曾实施T+0交易制度。由于当时股市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市场过度投机现象严重,监管层遂在1995年将T+0交易改为T+1交易并延续至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沪深股市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规模和流动性大幅提高,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大幅提升,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已具备了恢复T+0的条件。在日前的“沪港通”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就表示,回转交易(也被广泛称为T+0)机制一直是交易所重点研究推进的创新,沪港通推出无疑将加快内地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此外,沪港通试点还存在不少限制,让不少在港及国际投资者很不满足。比如不能买卖深交所上市的证券产品,不能买卖上交所上市的债券、基金等,而QFII与RQFII则不受此限制;投资标的方面,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在其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而这些股票多属银行、能源、地产、矿产资源、钢铁等目前大部分正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的行业。此外,最近半年许多业内人士和外资投行高层表示,两地需要协调以及实实在在落实并解决沪港两地股市交易时间有差别的问题,解决不同交易货币、法律体制和税制等问题,同时跨境资金管理方式也截然不同。
由此不难看到,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认真分析、谨慎对待。值此沪港通开启之际,金融政策部门尤其需要谨言慎行,精心呵护,力求抓住“沪港通”这一难得的改革红利,整体推升股市发展水平。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