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去杠杆化仍是当下央行货币政策主基调
  • 网站流量造假
  • 通缩风险给全球经济再添一层内生忧患
  • “新常态”
    决定股市新走向
  • “沪港通”是推动经济深层改革新起点
  •  
    2014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去杠杆化仍是当下央行货币政策主基调
    网站流量造假
    通缩风险给全球经济再添一层内生忧患
    “新常态”
    决定股市新走向
    “沪港通”是推动经济深层改革新起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缩风险给全球经济再添一层内生忧患
    2014-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伴随着复苏差异性的深层加大,今年以来全球政策运行进入一段结构分化期,不同经济体不仅政策力度上不尽相同,甚至政策方向上也发生分歧。而在通缩阴霾弥散的背景下,各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局面,实现多重政策目标难度大增。

      □程 实

      

      人类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总是可以穿过时间感受到类似的水流湍急。一直以来,市场非常喜欢将本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提并论,但两次同样堪称“百年难遇”的危机却从未显示出本质上的雷同。而自今年起情况开始有了微妙转变,作为大萧条留下的最大经济梦魇,通缩风险逐渐放大并不断扩散,并显现出让本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复杂化和长期化的危险态势。

      看现实数据,通缩压力在全球范围加大渐成扩散趋势。美国和欧元区9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1.7%和0.3%,不仅绝对值低于2%的警戒线,而且还分别较年内高点下降了0.4和0.5个百分点;日本消费税提升后的通胀率数据阶段性跃升,但内生通缩压力并未根本缓解;印度和中国9月CPI同比增幅也分别较去年末下降了2.38和0.51个百分点。欧洲基本已进入通缩状态,日本潜在通缩压力远大于反常数据显示的水平,美国通缩压力也在显现,而新兴市场中的核心国家已初步感受到通缩靠近的气息,只有新兴市场中的边缘国家和动荡国家依旧面临着“滞胀”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通缩压力未来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7月以来,美元急速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截至上周,WTI原油价格最低跌至每桶75.84美元,较6月13日的年内高点下跌近30%。而油价超预期大跌将通过直接(拉低能源商品价格)和间接(降低其他非能源商品的生产成本)两种渠道,进一步加大全球整体通缩风险。

      今年全球通胀率预估值为3.8%,较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至2013年4.4%的危机期间均值和1980年至2013年12.93%的历史均值;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通胀率预估值分别为1.57%和5.55%,也都低于其危机期间均值和历史均值。但这些今年的预估数据都基于油价并未大跌的情景假设,在10月更新后的IMF数据矩阵中,今年WTI原油平均价格还是每桶98.38美元,这显然和现实大相径庭。

      虽然油价下跌对全球物价的作用方式非常复杂,但综合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笔者利用1980年至2013年的WTI油价和全球通胀水平作了对比测算,结果显示,在16个油价下跌年份里,有13年全球通胀率下降;在13个油价下跌超过4.5%的年份里,则有12年全球通胀率下降。用油价跌幅超过4.5%的13个年份作样本,油价平均下跌7.35%,就会使通胀率下降1个百分点。去年WTI原油均价为每桶97.93美元,也就是说,只要今年WTI原油均价降至每桶90.74美元,全球通胀率就要降至2.8%,低于3%的国际警戒线,进入整体通缩风险凸显状态;而且,如果每个国家通胀率下降1个百分点,那在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87个国,今年通胀率低于3%的将从95个上升至130个,通缩压力分布范围将明显扩大。进一步测算,如果今年WTI原油均价降至每桶85美元,全球通胀率可能降至2%,如果WTI原油均价降至每桶80美元,全球通胀率可能降至1.31%。虽然这种简单测算存在一定问题,但在美元升值和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全球通缩风险还将深度加剧则已毫无疑义。

      本质上看,通缩阴霾弥散是全球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是全球经济弱复苏的内生金融表现。为弱复苏具有持续性,所以通缩阴霾在弥散后不会迅速消散。通缩风险可能带来的伴生威胁值得思量,正如IMF在上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所着重强调的,通缩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大萧条给世人留下最大的教训之一就是,通缩和债务之间会形成危险的互动:通缩加重债务人负担,加剧违约风险;变重的债务反过来又会抑制总需求扩张,加剧通缩压力。这种互动会产生“1加1大于2”的风险加成效应,让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陷入内生萎缩的漩涡之中。虽然欧债危机将将雨歇,但全球债务负担和债务风险始终居高不下,笔者利用IMF的最新数据测算,今年全球债务总量将达62.028万亿美元,较去年增4.27%,债务增长率超过同期经济增长率,全球负债率将由此从去年的79.64%上升至79.93%。通缩压力和债务风险同步上升可能发生共振,给全球经济带来类似于“大萧条”期间长期失速和突然反复的风险。

      一般而言,本币升值将加剧通缩危险,所以,在通缩阴霾弥散的背景下,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激励悄然上升。特别在美元业已大幅升值的背景下,各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并不大,而美国对美元进一步快速升值的容忍度也较为有限。虽然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几近于无,但值得强调的是,美元快速升值在微观层面带来的企业压力不容忽视,因此,奥巴马政府不可能无限度放任竞争性贬值的全球态势。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汇率博弈将更趋激烈,以邻为壑的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并给全球化退潮带来新的推动力。

      伴随着复苏差异性的深层加大,今年以来全球政策运行进入一段结构分化时期,不同经济体不仅政策力度上不尽相同,甚至政策方向上也发生分歧。而在通缩阴霾弥散的背景下,各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更复杂多难的局面: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普遍不大,对欧洲甚至几近于无,为缓解通缩而继续放松货币环境的操作难度极大;而且,这种重回旧路的选择不仅将相应压制结构性政策发挥作用,还将让政策正常化再度延后,并加剧资产泡沫风险;此外,应对通缩不仅需要宽松货币政策,还需财政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调整和配合,这将给政策制定者实现多重政策目标带来困难。

      总之,通缩风险乍现,全球经济新常态又多了一层内生忧患。

      (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