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首批沪港通ETF推出在即 “T+0”交易模式开业界先河
  • 机构支招沪港通另类投资
  • 期指高位反复
    期债难脱震荡
  • 上交所拟推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
  • 2500点攻下没守住
  •  
    2014年1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首批沪港通ETF推出在即 “T+0”交易模式开业界先河
    机构支招沪港通另类投资
    期指高位反复
    期债难脱震荡
    上交所拟推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
    2500点攻下没守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支招沪港通另类投资
    2014-1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沪港通开通后,投资者可以尝试一些新玩法。比如A股设有涨跌停板机制,但H股及港股没有这样的安排,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如发布了重大利好消息,A股可能最多只能涨10%,没有涨跌幅限制的H股涨幅可能更大

      ⊙记者 时娜 ○编辑 剑鸣

      

      沪港通打开了投资者跨市场交易的大门,除了市场所熟知的炒AH股价差、买稀缺品种外,沪港通还有哪些新玩法呢?

      巧用规则差异放大收益

      沪港通作为内地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开创性尝试,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制度规则与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建立了一个双向的市场开放结构,由于当前两地交易规则还存在较大差异,在两地交易机制完全接轨前,投资者可以巧用其中的差异获取超额收益。

      “在沪港通正式启动前,两地市场炒作沪港通概念的一个焦点就是寻找A股与H股间价格较低的,但是开通后,投资者可以尝试一些新玩法。比如A股设有涨跌停板机制,但H股(及港股)没有这样的安排,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如发布了重大利好消息,A股可能最多只能涨10%,没有涨跌幅限制的H股涨幅可能更大。”汇业证券分析师岑智勇表示。

      A+H股由于两地交易规则不同走势迥异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就在本月初,广州广船国际在停牌7个月后,终于与母公司达成重组协议,摇身一变成为首只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军工股。该股复牌后,A股和H股的股价都出现大涨,但由于A股有涨停机制,复牌当日最高只升逾9%,但H股则一度大涨90%。

      不仅涨跌幅限制的不同可令投资回报不同,香港股票市场允许T+0交易,当日买入的股票在确定成交后可当日卖出,且次数不受限制,内地必须在T+1日后才能卖出,而且港股比A股晚收市一个小时,这就可能造成遇到极端利好及利空事件时,同时在两地上市的A+H股中的A股反应落后于H股。沪港通开通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密切监测相关H股的走势,提高对A股次日开盘及全日走势预测的准确性。

      巧妙捕捉特殊日子投资机会

      考虑到交易结算所涉及的本地及跨境付款事宜以及券商和银行界的营运安排,尤其是两地券商一般都不会在假日期间营业,沪港通只在上交所及港交所均为交易日、且结算安排均可有序运作的日子才开通。分析人士认为,这项安排也存在获利空间。

      “由于两地假期安排不同,必然出现一边市场休市而另外一边市场仍在交易的情况,比如,圣诞、春节以及国庆假期间沪港通将关闭,但香港或上海有一边市场则会正常交易,通过沪港通项目持有对方市场股票的投资者如果担心对方股市在此期间出现不可预料的波动,可能需要提前减仓规避风险,安心过节。这就可能会导致沪港通概念股在节前走势承压,此时投资者若提前融券做空,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如果对未来比较有信心,则可以乘机买入,因为节后投资者重新回归市场也可能会推动相关股价短期上行。”有香港私募人士表示。

      当然,由于沪港通开通初期将以建仓盘为主,而且每日额度有限,沪港通相关标的股在启动初期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一波上升行情,而目前符合条件的568只沪股通标的和268只港股通标的都是大中型股票,在相应市场里权重很高,这就意味着主流指数也有望跟随上涨,通过股指期货等工具也可以获利。

      “试点初期沪港通在额度、投资标的等方面均设有限制, 香港衍生品市场还没有被纳入互联互通的范畴,内地的衍生工具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开发的套利模型还较为有限,未来随着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入,跨市场套利保值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花旗环球金融亚洲认股证产品部主管黄集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