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发改委征求
    煤炭出口关税下调意见
  • 大资管时代催生PE“求壳热”
  • 上海楼市再出“微刺激” 普通住房总价标准提高40%
  • 港股通投资热点聚焦 关注港股通:牢记投资风险
  • 原油市场逆循环
    价格愈跌量愈增
  •  
    2014年11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发改委征求
    煤炭出口关税下调意见
    大资管时代催生PE“求壳热”
    上海楼市再出“微刺激” 普通住房总价标准提高40%
    港股通投资热点聚焦 关注港股通:牢记投资风险
    原油市场逆循环
    价格愈跌量愈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资管时代催生PE“求壳热”
    2014-1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小兵 ○编辑 全泽源

      

      PE总是会花样翻新地带给市场一些“骚动”。

      10月,一家叫杭州顺成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借道天晟新材,试图玩一场“租壳”之计,不料因涉嫌触及相关规定而被叫停;而昨日,一家成立于今年9月的PE机构昊天瑞进中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意欲闪电入主壳公司星美联合之举,则表明PE们对市场规则的“试探”一直没有停止。

      除此之外,老牌PE九鼎投资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并顺利完成了两次融资;中科招商、硅谷天堂也踏上了赴新三板上市之路,似乎,曾经善于蛰伏在上市公司股东榜里的PE身份投资人,如今已经改变思路,不甘做配角了。

      趋势到了

      “A股市场目前没有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IPO上市的。”昨日,一位有着20年资本市场从业经历的PE人士表示,而PE机构在国外资本市场得以上市,让国内PE跃跃欲试。

      那么,PE机构“亲自”挂牌证券市场的动力来自哪里呢?PE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是两个层面的,一是可以让PE的投资更加公开化,风险也相对降低;二是能够通过上市公司这个顺畅的融资平台,撬动更大的杠杆,以实现更丰富的资本运作。“显然,这是一个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趋势。”

      但是,对于PE机构登陆A股市场,即便允许,在目前的IPO状况下,似乎并不现实。于是,“先锋派”们将目光转向新三板。今年4月,九鼎投资在新三板挂牌;随后,中科招商、硅谷天堂也宣布将步九鼎后尘。

      而另有一些公司,则“玩起了壳”。对此,除了暗地里蠢蠢欲动者,已经公开试过身手的,一个是此前被叫停的杭州顺成,另一个就是正在闯关的中和投资。

      针对这两种方式,有PE抖出了其中的底牌:“一个是在为‘进’而努力,另一个则主要是为‘退’而谋略。”

      解渴融资

      所谓“进”,指的是融资。

      以九鼎投资为例,当初其新三板挂牌转让书显示,拟以每股发行610元人民币的价格,通过非现金资产认购方式,向142名投资者融资35.37亿元。即由九鼎投资所管理的部分股权投资基金的部分出资人以其在基金中的合伙财产份额作为认购股票的支付方式。

      这种将基金持有人的份额转换成公司股权的特殊方式,为私募基金公司的兑付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和方式。由此打开的一个思路是,PE们在面对资金期限即将到期但项目退出却迟迟未能实现的情况下,何不以此实现“换血融资”?

      当然,如果能够A股借壳上市,“即使锁定三年也比‘无期徒刑’好太多了。”有PE称。如此,又一个思路是,一旦PE实现买壳后,利用“储血式”定增完成融资似乎是可行的,而此时PE出资人只需“2+1”年的短期持有,就能顺利通过二级市场套现,“这将极大地改善目前PE的融资难问题。”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一旦PE实现买壳,到底会怎样运作,绝不是一条路可以走。

      “如果PE成功买壳,而且融资可行的话,PE可以选择通过控制一个壳,按照产业整合的思路来做资本平台;也可以装入终止IPO的公司,或者整合产业链条上的不同公司,变道联合上市,最终通过资产借壳实现退出。”有PE人士分析,“壳公司也有做市值管理的需求。”这第二种就是所谓的“退”。

      然而,做控股型投资,管理起来成本比较高,因此,一般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PE买壳的终极目标必定将是借壳退出模式,以省去等待IPO的成本,减少积压的还未证券化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