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10月数据显示企业融资需求不强
    货币政策或将保持量价并举
  • 上海住房新政刺激市场神经
  • 我国5G技术快速推进
    设备厂商有望率先受益
  • 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
    聚焦资本市场监管
  • 线下收单“绕道”不绝 银联限期整顿
  • 沪港通今通关测试(上接1版)
  • 评估机构把脉上海自贸区 负面清单仍是最大看点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已上报国务院
  •  
    2014年1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10月数据显示企业融资需求不强
    货币政策或将保持量价并举
    上海住房新政刺激市场神经
    我国5G技术快速推进
    设备厂商有望率先受益
    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
    聚焦资本市场监管
    线下收单“绕道”不绝 银联限期整顿
    沪港通今通关测试(上接1版)
    评估机构把脉上海自贸区 负面清单仍是最大看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已上报国务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0月数据显示企业融资需求不强
    货币政策或将保持量价并举
    2014-1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高翔 ○编辑 剑鸣 

      

      昨日央行公布10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央行将更频繁地使用MLF (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甚至创设新工具如LLF(长期借贷便利),一手提供流动性,一手以价格杠杆的方式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最终达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意图。

      从结构上看,同业业务的继续收缩是“拖累”社会融资增速的主因。表内融资则在市场预期之内,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是高于近些年的均值的。从信贷结构看,住户贷款增加158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71亿元。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10月份新增信贷主要贡献分别为票据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一方面反映实体经济,尤其是地产和私营部门的融资需求不强,银行只能用票据完成央行下达银行的信用额度;另一方面反映出公共部门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力度依旧很强,因为公共部门是中长期贷款的主要载体。

      中金公司的债券研究团队认为,信贷投放仍比较依赖于票据融资,10月份贴现票据增量1171亿,仍显示银行依靠票据来冲贷款规模,实际融资需求偏弱。而由于银行通过表内票据冲规模,导致表外未贴现票据增量出现较明显的负增长。表内外票据合计仍是负值,说明总体的票据融资需求也是不强。中金的银行研究团队也认为,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下滑是社会融资总量增长乏力的原因。

      中金公司还认为,居民贷款的增量仍然偏弱,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增量同比和环比均下降。虽然9月底央行和银监会下发了“房贷新政”,但首套房贷针对的是普通住宅,仍有所限制。从10月份的中长期居民贷款来看,房贷的投放仍不是很理想。

      某股份制银行在浙江的一级分行小企业信贷负责人表示:“现在额度不缺,但企业的融资意愿、投资信心确实在下降,不是特别有把握的项目不敢投,自然也不需要融资。银行放贷时也更加谨慎,风险溢价肯定要上升。毕竟我们是商业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得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

      尽管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较弱,CPI同比增速也仍在2%以下,但结合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措辞,当下全面降准降息的呼声较前期已经弱了不少。

      央行在《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尽管价格涨幅放缓,形势较为稳定,但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物价绝对水平不低,不少国内商品价格已高于外部,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仍较强,物价预期还不很稳定。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

      目前,央行的做法是量价并举,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以期达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的。在7月、9月和10月,央行连续三次下调14天正回购利率。9月,创设了MLF,已累计投放7695亿元,期限3个月,利率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

      中金债券团队认为,要稳定经济,传统的上杠杆的刺激方式仍不可少,比如增加基建投资,但同时要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总的来说,货币政策仍然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体到操作上,MLF工具可能会更多更频繁使用,毕竟MLF既有价格的调控,也有与贷款挂钩等推动贷款增量的量方面的调控。

      而至于是否要采用降息等更为激进的刺激政策,中金认为仍要观察未来几个月通胀的季度环比增速,如果通胀环比持续放缓,更大力度的利率向下引导工具可能有必要使用,而在此之前,央行仍可以进一步引导公开市场正逆回购利率下行来降低整体社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