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刊
  • 3:特刊
  • 4:特刊
  • 5:特刊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沪港通这一刻
  •  
    2014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沪港通这一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沪港通这一刻
    2014-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枫林

      

      2014年11月17日9时30分整,一声洪亮的开市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响。直线距离1265公里以外的香港,同样响亮的锣声于同一时刻回旋在港交所主礼台上空。两地的锣声如同向对方作出呼应,又像是彼此的回声。

      这一刻,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当仁不让的焦点。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版图内两个服务不同市场主体的证券交易所、两个施行不同法律和制度规则的股票市场牵起手来,两座隔空相望的金融都市,以资本为纽带,牢牢缔结与联通。

      这一刻,“沪港通”来了。

      2014年11月17日,是中国A股市场的第5917个交易日,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沪港两地投资者实现证券跨境直投的第1个交易日。

      沪港通在地域上联通了上海与香港,在资本市场上联通了中国与世界。它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又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资本跨境流动为宏观背景。沪港通是国家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升级版”。

      由此刻开始,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去不返,一个具备面向国际市场的底气与活力的资本市场形象更为清晰。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承担更重大使命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迈上了新的征程。

      

      世界与历史的见证

      沪港通在地域上联通了上海和香港,也在资本市场上沟通了A股与世界。沪港通开辟了两个市场的直投通路,这意味着内地股市首次向全球资金开放,包括全球对冲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将可直接到A股市场掘金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让我们在近十年中数次见证开市锣声振奋人心的美妙:2004年中小板推出、2009年创业板跨越“十年砥砺”、2012年全国股转系统迎来设立后的首批挂牌公司。每一次锣声的鸣响,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此次有所不同。如果说此前锣声的隐喻是自我完善的话,沪港通的锣声更多昭示了自我完善基础上的互惠共赢。世界与历史是沪港通共同的见证。

      11月17日早9时,沪港通试点开通仪式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两地仪式现场同步播放对方的实时画面。作为沪港通上线的贺礼,上交所向港交所赠送了沪市“老八股”实物股票,港交所则送上首批登陆香港市场9只H股的股票。礼物的寓意,或许是“莫忘来路”,或许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9时30分,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分别代表观礼嘉宾鸣锣,沪港通交易正式开始。伊利股份、长江实业两只股票分别成为沪股通、港股通交易的首单。

      简短的开通仪式凝聚了世界的目光,来自60家媒体的120多名记者,及来自近200家媒体的记者分别在沪港两地参与见证。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沪港通的推出是“中国向着开放市场迈出的又一大步”,是“近10年来中国在开放资本账户方面最重大的举措之一”。在上海仪式现场的一名新加坡记者则认为,该机制推出后,将使A股和港股市场对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亚洲股市产生更大影响。

      沪港通在地域上联通了上海和香港,也在资本市场上沟通了A股与世界。在QFII、QDII制度作为境内外跨市场间接投资的重要安排、多年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沪港通开辟了两个市场的直投通路,这意味着内地股市首次向全球资金开放,包括全球对冲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将可直接到A股市场掘金。

      沪港通开通后,两地投资者交易平稳。盘前竞价时段,沪股通每日限额就已消耗55%;下午2时前,沪股通用尽当日130亿元额度,反映出境外资金很强的A股投资意愿;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余额87.32亿港元,每日限额105亿使用约17%。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认为两市交易的差异在预料之中。“A股是国际投资市场的新配置标的,很多海外资金早已虎视眈眈等待这一刻。”

      A股市场的开放确实点燃了国际投资者的兴奋点。“沪港通是变革性的,这是我在亚洲15年来见证的最重大事件,”瑞银亚洲融资服务部联席主管蒂姆·万嫩马赫尔表示。总部位于香港的对冲基金,西北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治·菲利普斯则认为,沪港通将会改写中国的投资版图,而“对于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精明的投资者将充分利用它”。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升级版”

      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总被拿来比较的上海与香港,在沪港通推出后,也可通过资本市场的连接,实现进一步的交往和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携手共进

      

      沪港通上线前夜,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深情寄语,将沪港通试点交易的开通,比作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发车;沪港通上线仪式上,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说,沪港通是国家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升级版。

      他们是沪港通的重要见证者,也是沪港通的重要建设者。

      两年前,在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议题之一的金融改革浪潮中,上交所开始寻找如何在资本市场中破题的路径,并与港交所高层一拍即合。港交所在近年的工作规划中,也都会提及与内地互联互通的想法。

      李小加回忆,2012年的某一天,在深圳的一个小茶馆里,他与桂敏杰、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坐在一起探讨沪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构想,在一张纸上画出了沪港通制度设计的框架,“这是最初的草图,当时我们真应该申请个专利”。

      申请专利是一句玩笑话,却从一个侧面道出沪港通作为重要制度创新的革命性意义。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但沪港两地市场在结构、交易制度、基础法律、监管等层面的巨大差异,使市场互联互通的途径构建充满挑战。

      在这张被笑称没来得及申请专利的草图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讨和准备,2014年4月,两地监管部门联合宣布了沪港通启动筹备工作的消息。6个多月后,沪港通如期上线交易。

      沪港通公布上线日期,恰与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重叠,这或许不是一个意外。“沪港通”与APEC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建立全方位互联互通的主旨高度一致,而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总被拿来比较的上海与香港,在沪港通推出后,也可通过资本市场的连接,实现进一步的交往和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携手共进。

      桂敏杰在昨日的开通仪式上,将沪港通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天时”指中共十八大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三中全会明确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目标,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则为沪港通指明了路标和方向。“地利”指沪港两地交易所的良好合作关系及基于顺畅交往的坚实合作基础,“人和”则指各方重视、广泛共识与热切期望。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也认为,沪港通的推出是“水到渠成”:它将打开中国资本项目有限开放的新通道,香港市场通过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能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明确其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内地上市公司在港交所联动交易,则充分满足了离岸人民币拥有者的投资和交易需求。

      而从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适度放开对内地个人投资者的限制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持有股票市值、基金、现金资产等合计满50万元的境内投资者大约在300万到350万之间,自本月10日放开参与沪港通投资者“一人一户”限制至13日,共有10593名投资者选择在原有账户之外开立了新的证券账户。

      市场预计,经过起初的“慢热期”,内地投资者也将更进一步赴港掘金,通过资本市场分享境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

      

      制度变革打开想象空间

      沪港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将能同时参与两个过去完全独立发展的市场,投资者的诉求将促使两个市场在监管制度、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相互借鉴、融合、进步

      

      沪港通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赋予了后续改革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沪港通这块“试验田”的基础上,以开放促进改革发展,探明了一种更有序、更可控的方式。

      横向看,上交所与港交所的合作模式若经实践检验有效,将可在未来向境内其他交易所,及其他境外市场复制;纵向看,未来沪港通在标的股票范围扩大、品种增加以及信用交易平台的开放上,都大有可为。

      昨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沪港通开通仪式上表示,沪港通开通后,交易所及监管当局会密切留意发展,并会优化及改善措施,探讨有序扩充的可能性。当天李小加也表示,预计只需数月便可考虑将新股及衍生工具产品纳入沪港通可投资范围内,而在沪港通的基础上,与深交所互联互通,“只是时间问题”。

      在此基础上,中金公司大胆预测,沪港通开通之后,深港通理论上已不存在技术障碍。如果沪港通机制运行平稳,深港通机制将在2015年年内上线。中金公司还认为,配合沪港通的开闸,QFII、RQFII扩容等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将提速,而MSCI指数体系纳入A股的概率也将提高,预计明年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是大概率事件,5%比例的纳入将给A股带来约9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无论上述预测是否能够最终应验,不能否认的是,“沪港通”推出已经为下一步开放打下了基础。专门从事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的安邦咨询分析,下一步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只需要在“沪港通”基础上,将额度放得更开点,将闭环一点点打开,逐步推动A股与H股的相互转换,就将是很大的胜利。

      双向开放步伐的加大,还将促使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加速成熟。沪港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将能同时参与两个过去完全独立发展的市场,投资者的诉求将促使两个市场在监管制度、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相互借鉴、融合、进步。

      香港证券市场具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除股票外,还拥有结构性产品、衍生权证、牛熊证、股票挂钩票据、期货及期权等。业内预期,两个市场联通后,市场差异的对比将有助于加快内地市场的改革创新,有助于ETF期权等产品的尽快推出。

      沪港通仅仅是个开始,是中国资本市场融入世界资本海洋的开始。

      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