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刊
  • 3:特刊
  • 4:特刊
  • 5:特刊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外资行套利AH价差
    海外资金相机而动
  • 实战沪港通
  • 券商:未来理性投资将成主流
  • 险资缺席沪港通首日盛宴
  • 在中国证券网上见证沪港通
  •  
    2014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刊
    外资行套利AH价差
    海外资金相机而动
    实战沪港通
    券商:未来理性投资将成主流
    险资缺席沪港通首日盛宴
    在中国证券网上见证沪港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中国证券网上见证沪港通
    2014-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锐 ○编辑 邱江

      

      他们,既是网民,也是股民。

      11月17日,万众瞩目的沪港通正式上线,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现场报道,与广大读者、网民共同见证、分享这一历史性时刻。在中国证券网互动平台,网民的讨论尤为热烈。其中,既有对沪港通开通后的种种憧憬,也有对这一新事物的谨慎观望,同时还有着对沪港通开通后投资模式的思考。

      “真的好幸运,这(沪港通)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又一里程碑,自己终于也见证‘历史’了。”昨日一早,在沪港通交易尚未实施之际,便有网友发出如此感慨。

      而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小元0819”(网名)对沪港通则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沪港通是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一步,未来会随着国力的增强而进一步开放,借助沪港通等平台,A股投资者终有一天会在国际资本舞台上一展身手。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早已熟悉的A股市场,沪港通试点初期规定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资金账户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这意味着大部分A股投资者尚无缘参与港股交易。对此,中小投资者也表示了充分理解。有投资者表示,面对全新且未知的市场环境,为图“新鲜”而贸然参与并不可取。因此在试点初期,他决定先观望,待各项准备充分后再“出击”港股市场。

      虽为观望,但对沪港通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预期,投资者则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众所周知,因市场投资风格不同等原因,一批两地上市的公司其股价表现并不相同。对此,网民“丁蕊”认为,随着沪港通的启动,A、H股差价未来应该会逐步缩窄,毕竟是同股同权。但缩窄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可能会受两地大盘、资金流向等因素的影响。

      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伴随着沪港通的出炉,其原有的投资理念是否依然适用?

      不可否认,A股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炒小”、“炒差”、“炒重组”的习惯,甚至一些投资者已就此形成了特有的投资理念。相比之下,国际投资者则多以价值投资为主,比较青睐低估值的大盘蓝筹。基于此,有投资者在中国证券网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即未来随着境外资金的不断涌入,A股股民也应及时转换思路、转变投资理念,及时与国际投资理念相接轨,对手中个股及时进行调整。

      但也有投资者认为,港股中某些个股交投并不活跃,沪港通推出后,某些标的股票可能会被内地资金炒作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香港部分股民的投资理念。

      孰对孰错?或许每个投资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