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私募直呼“钱来了”
  • 国债期货大幅反弹
  • 中小险资或借道进入香港市场
  • 华润元大A50基金受捧
  • 投行力推
    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
  • 沪港通遇冷 蓝筹股领跌
  • 回归震荡缓步上涨常态
  • A股已跨过牛市门槛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私募直呼“钱来了”
    国债期货大幅反弹
    中小险资或借道进入香港市场
    华润元大A50基金受捧
    投行力推
    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
    沪港通遇冷 蓝筹股领跌
    回归震荡缓步上涨常态
    A股已跨过牛市门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小险资或借道进入香港市场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剑鸣

      

      截至10月30日,保险行业共计38家险企拿到外汇管理局的“驾驶证”,拥有进行境外投资基本条件。许多中小保险公司由于自身原因,无法独立投资境外市场,而在沪港通开闸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或将额度托付给有资格的保险境外投资公司,借道进入香港市场。

      从中国平安2004年12月首家拿到93.9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额度算起,险资境外投资历程已有10年。10年间,有两次申领额度热潮。2007年以前为第一次。获得对外投资额度的有20家险资,除了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太保、中再保险、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老牌保险公司外,现在资本市场中比较生猛的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在2007年8月16日和2007年10月10日分别获得44.09亿美元和13.1亿美元额度。

      2013年至今,是险资获得境外投资额度的又一高峰期。如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安邦财险等分别获得8亿美元、12亿美元、2亿美元、6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额度。

      此外,也有中小保险公司有超前意识,如渤海财险2007年12月获批0.05亿美元,金盛人寿获批0.08亿美元。

      随着改革深入以及境外投资机会进一步显现,有市场人士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许多中小险企会积极申请境外投资额度,为出海投资做好必要的准备。

      调查显示,中小险资除了喜欢有足够海外投资经验的老牌公司外,更喜欢选择和自身公司投资风格相匹配的委托对象,而行业口碑、过往业绩等等,将成为综合考量的因素。

      经历多年磨炼,险资队伍中也出现一些有实力承接业务的大块头。管理资产规模已过千亿的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其实力继续在香港中资背景资产管理公司中保持领先地位。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凭借近8年来积累的丰富资产管理经验和稳定的投资团队,依托中外股东的多方优势,公司将打造成为跨境投资中的大资管平台,秉持国际化和市场化的高效运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

      一方有意借道,另一方愿意提供平台;双方携手,可望掀起沪港通来临后的险资投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