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华丽家族经营基调骤变
  • 科力远
    联手吉利投建CHS项目
  • 尤夫股份
    定增9.7亿拓展产业链
  • 内幕信息透露者何以逍遥法外
  • 关联交易披露存瑕疵
    两公司被监管层关注
  • 员工持股计划“地方开花、央企冰封”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公司
    华丽家族经营基调骤变
    科力远
    联手吉利投建CHS项目
    尤夫股份
    定增9.7亿拓展产业链
    内幕信息透露者何以逍遥法外
    关联交易披露存瑕疵
    两公司被监管层关注
    员工持股计划“地方开花、央企冰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员工持股计划“地方开花、央企冰封”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已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民营企业与国有公司的数量之比为27:5,而地方国企与央企的数量之比则为5:0

      ⊙记者 庞瑞 ○编辑 邱江

      

      随着上港集团、唐人神、老白干酒在11月18日相继公告各自的员工持股计划,今年以来A股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已达到32家。纵观这32家公司,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一是27:5,即民营企业与国有公司的数量之比;二是5:0,这是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与中央国有上市公司的家数。在国企员工持股计划上,堪称“地方开花、央企冰封”。

      地方国企纷推员工持股计划

      11月18日,沪上的上港集团公告,拟向员工定增不超过4.2亿股股票,价格为4.33元/股,募资不超过18.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为上港集团总部及上港集团下属相关单位员工,并将由受托管理该计划的资管机构设立专项产品予以认购;公司委托长江养老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机构。

      “这个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个特点是覆盖面比较广。”一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参与的总人数为1608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2%。”

      具体来看,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2人,共认购1818.60万份,占持股计划的比例约为1%;单位员工合计16070人,共认购不超过180041.40万份,占比约99%。

      此前的11月12日,国防军工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海格通信,成为广州国有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计划的“首尝螃蟹者”。根据该方案,海格通信拟以15.76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75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8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停牌中的老白干酒也在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停牌是源于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公告透露,公司计划让员工参与股票增发,目前已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摸底并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由此,老白干酒成为第一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白酒类上市公司。

      再往前回溯,地方国有上市企业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案例还有上海的兰生股份。今年5月28日,兰生股份宣布,拟在其贸易板块的4家全资子公司中,“选择一家作为改制平台,以经营管理团队、业务骨干为主出资设立一家或数家有限合伙制企业作为员工持股企业。”

      就此现象,海宁拾贝投资管理公司的高管李达对记者评论称:“国有上市企业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原因可能是因为行业竞争日益剧烈,需要更好地激励员工;同时,也有政策推动的因素,对企业而言,改革是顺势而为。”

      央企员工持股尚未“破冰”

      事实上,自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后,员工持股计划就开始频繁出现,甚至连一向“持重”的国有上市公司也开始谨慎“试水”。

      “有意思的是,目前试水的国有上市公司,都是地方国企。”一名市场人士表示,“中央企业,暂时还冰封不动。”

      据政府内部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与央企的特殊性质有关。“理论上说,央企资本属于国家——即全国人民所有,这样的话,自然就是全国人民都有份,如何再单独搞一个员工持股?授权是个问题。”

      而在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张喜亮研究员看来,作为中央企业,其资产资本的体量庞大、盈利潜质较大,从法律和政策上说,属于全国人民所有,如果其职工独享股份的话,对非该央企的社会其他群体有不公之嫌疑。“上世纪90年代也推行过员工持股,其结果多是企业高管持股或高管收购了分散在员工手中的股份,变身成为大股东,化国企为私企,或出现了企业高管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这次深化改革,需谨防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内部人控制。”

      据有关部门的人士透露,对于高管以员工的名义持股的情况,国资委曾经严令清退。“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不要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不是要实施央企集团层面的全员持股计划,目前分歧较大。”

      尽管在央企集团的层面,员工持股计划迄今尚未动作,但若放到“央企子公司”的微观层面,则答案或许又有所不同。

      今年7月15日,国资委公布了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明确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据中国建材集团有关人士对上证报记者披露,该集团未来要在生产经营企业层面发展股东型管理层持股,形成3-5家员工持股公司。

      “目前在央企子公司层面的员工持股试验,讨论还是比较活跃的,也是有先例的。”一名国企内部人士谈到,“下一步在集团层面,会否有所动作,目前还有争议,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