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海关“守门人”竟沦为“放水人”
  • 人民币离岸市场多中心战略一举数得
  • 无序生长的我国场外市场将往何处去
  • “重商主义”
    在中国的终结
  • 马化腾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电信业?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海关“守门人”竟沦为“放水人”
    人民币离岸市场多中心战略一举数得
    无序生长的我国场外市场将往何处去
    “重商主义”
    在中国的终结
    马化腾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电信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离岸市场多中心战略一举数得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全新的发展态势下,加强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尽快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已成当务之急。同时,还需多渠道增强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深度。包括增加人民币流出渠道和规模,继续扩大央行货币互换范围及规模,建立市场认可的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等。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意味着提供高效的人民币清算服务,为市场提供及时必要的流动性支持。

      □熊 园 陈 雷

      

      继在上周的北京APEC峰会期间先后与卡塔尔、加拿大、马来西亚三国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并确定了多哈与多伦多的人民币清算行后,本周一我国央行又与澳大利亚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我国与加拿大的此次合作,意味着北美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诞生,这填补了北美尚无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空白。至此,除去美国和非洲,人民币清算行迄今已覆盖了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昭示着全球性、全天候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基本形成。这种人民币离岸市场多中心化的战略安排,将极大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助力人民币更好发挥支国际货币职能。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2009年试点之初,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仅35.8亿,此后四年迅猛增至5061亿、2.09万亿,2.94万亿和4.63万亿,今年前三季度就已达4.8万亿,超过了去年全年,业务范围则已涉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9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人民币连续7个月位居第七,自2013年末起连续10个月位列前十。

      如此快速发展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要求我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清算网络。在现有模式下,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和结算的渠道主要是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境内代理行和非居民账户三种方式,最主要的是人民币清算行。今年以来,我国央行加快了布局,包括与英国、法国、德国、瑞士、韩国、阿根廷等国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或人民币清算协议,并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首尔等金融重镇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此次与卡塔尔、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合作,凸显了我国当局的战略思考。卡塔尔是油气资源大国,在中东和海湾地区具重要地位,我国的“一带一路”和“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的实施与卡塔尔密切关联;中加两国则同处太平洋沿岸,经济互补性强。近年来,中加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快速,中国已成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在加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谓水到渠成。令人惋惜的是,在美国何时能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和设立人民币清算行尚无法预期。

      对比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人民币清算网络呈现出两个“多中心化”特征:一个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多中心化”。目前,亚洲的中国香港、新加坡,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大洋洲的悉尼,以及北美的多伦多等金融重镇都在竞相角逐人民币离岸中心,我国央行也通过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授予RQFII额度等方式提供制度性安排和便利;另一个是人民币清算行的“多中心化”。迄今,在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中行、工银行、建行和交行均已获得清算行委任,其中,中国银行数量优势显著,工商银行跨时区服务能力最强。再具体看,中国银行是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以及德国、法国等国的人民币清算行,工商银行则是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加拿大等国的人民币清算行,建行和交行则分别是英国和韩国的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清算网络的这种“多中心化”布局,可谓一举多得:其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现阶段已形成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为节点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网络,其中,香港拥有区位和政策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加坡是全球私人银行、资产管理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伦敦是老牌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法兰克福是欧元区的金融枢纽等。其二,人民币清算网络在不同物理地点的布局,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进而较快地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人民币的接受度。其三,竞争激发活力。多个离岸金融中心有利于人民币计价产品体系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以及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的多元化,当然还有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网络。其四,作为人民币流通和运行的主体,“多中心化”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也有利于中资银行通过人民币业务拓展境外市场,全面提升中资银行的全球竞争力。

      现在回头来看,在2003年香港首次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至今的十余年间,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初具规模,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股票、保险、债券、衍生品的多品种投资产品体系,RQFII、沪港通等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日益丰富。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向更深层次推进,还将实现从贸易货币到投资货币的转变,这将更有赖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持续拓展以及人民币清算网络的健全。

      在全新的发展态势下,加强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尽快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 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已成我国货币当局的当务之急。同时,还需多渠道增强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深度。包括增加人民币流出渠道和规模,继续扩大央行货币互换范围及规模,建立市场认可的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等。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意味着提供高效的人民币清算服务,为市场提供及时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更进一步的重任,还需致力于离岸人民币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向深度发展,另一方面,各大行还应在尽力增强各自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参与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合作互通有无,以促进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不断完善。

      (作者熊园系工商银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陈雷系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业务研发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