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14家信托公司注资120亿设立保障基金
  • 医药主题基金投资需求升温
  • 优选产业 精挑个券 招商产业债年内收益近20%
  • 卡奴疯狂套现 银行默许或是推手
  •  
    2014年11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14家信托公司注资120亿设立保障基金
    医药主题基金投资需求升温
    优选产业 精挑个券 招商产业债年内收益近20%
    卡奴疯狂套现 银行默许或是推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4家信托公司注资120亿设立保障基金
    2014-11-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裴文斐 ○编辑 张亦文
    一些实力强的公司希望提高占股比例,争夺话语权。但相关人士指出,保障基金应是政策性、公益性的,不能由股权大小来判定主导地位,应有监管层出面当好裁判员。目前关于信托保障基金的征求意见稿还有许多内容值得商榷,进行救助的方式和风险标准也尚不明朗。比如,是否变相抬高投资方、融资方成本,是否需要引入信托公司评级制度等都还有待考量


      ⊙记者 裴文斐 ○编辑 张亦文

      

      酝酿已久信托保障基金终于露出冰山一角。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信托业保障基金”)实际资本金共计120亿元,高于原先拟定的100亿元,其中中融、平安、重庆和中信信托各出资15亿元;中诚、中航信托各出资10亿元;上海国际、中海、华宝、五矿、华能、中铁、英大以及昆仑信托各出资5亿元。

      此外,今年9月下发的关于保障基金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关于“信托公司表内外资产余额认购基金”、“使用该基金的五种情形”等暂时不变,相关条例有待相关部门审批。

      从背景来看,14家信托公司以国家队为主。有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实力强的公司希望提高占股比例,争夺话语权,但也有相关人士指出,保障基金应是政策性、公益性的,不能由股权大小来判定主导地位,应有监管层出面当好裁判员。

      不过,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还有许多内容值得商榷,进行救助的方式和风险标准也尚不明朗。比如是否变相抬高投资方、融资方成本,是否需要引入信托公司评级制度等都还有待考量。

      

      国家队主导保障基金

      信托业保障基金是中国信托业协会拟联合各家信托公司,根据自愿原则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公司,目的是建立信托行业有效化解和处置风险、维护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由信托业协会联合各家信托公司根据自愿原则共同出资,每家公司出资下限为1亿元,可以以1亿元整数倍增加,主要投资方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票据)、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货币市场基金”。

      根据今年9月下发的《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信托业保障基金将完全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主要职责包括筹集、管理和运作基金,负责基金的保值增值;负责基金认购者的权益保护和基金的清算偿付;执行基金认购规定,核查基金认购者的基金认购和基金使用者的基金使用、偿还情况。

      除此之外,接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委托,托管被停业整顿、撤销或关闭的信托公司,依法参与其资产处置和机构重组等也在职责范围。

      本次120亿元的注册资本认股是在成立公司层面,等相关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实行后,各家信托公司还将继续进行基金认购。

      按照已有征求意见稿规定,认购基金方面,信托公司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财产信托按其收益的一定比例认购,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信托公司按净资产认购的基金由信托公司按年认购,每年3月底前,以上年度末的净资产余额为基数动态调整。

      从本次参与注资的信托公司构成来看,几乎都是行业翘楚,国有背景占主导地位。一名信托业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最初信托业协会与各家公司协商的是“自愿认购”,参与认购的公司远不止14家。

      “此前从监管层有消息传出来,认股多到一定比例的信托公司有权派驻董事,却没有明说这个比例是多少。不过,一些实力强的公司希望占股比例高一些,期望在未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另有信托人士指出,信托保障基金本身应带有政策性、公益性的,以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为宗旨,不能完全按股权大小决定主导地位。

      “倘若由股权占比高的公司主导,他们会担忧己方投入资金使用率低下,进而选择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法,但是保障基金作为政策性、公益性的基金,必须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牺牲资金使用率。”该人士说道,“把好尺度是关键,不能让保障基金成为行业竞争者。”

      

      尚存不少争议点

      一旦征求意见稿获批落实,信托公司部分传统业务必将受到影响,比如“信托公司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势必造成信托公司通道业务萎缩。

      有信托人士坦言,目前通道费用仅为千分之五左右,若按照规定“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进行认购”,信托公司将没有盈利空间可言,信托通道业务的比例将面临进一步萎缩。这也造成征求意见稿下发初期,引起部分信托公司反弹的主因。“目前银监会采取折中的办法只针对增量通道业务收取,而非存量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监管层清理通道业务的决心虽好,但随着资管政策的松绑,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早已开始向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转移,保障基金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转移的现状,信托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可能出现下行的局面。“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没有太大影响。”

      同时,有信托公司总经理指出,信托保障基金的缴纳有变相抬高融资成本的可能。

      按照征求意见稿,属购买市场标准化产品的投资性资金信托的,基金由信托公司认购;属融资性资金信托的,其基金由融资者认购,每只资金信托计划发行终了时,缴入信托公司基金专户,由信托公司按季向基金公司集中划缴。

      “若要求融资方认购该基金,将会直接抬高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其负债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信托的竞争力。”该信托总经理说道,“属投资性信托要由信托公司自己认购在实际操作时也会有偏差,信托公司的钱是向投资者募集的,这一部分很有可能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此外,资金信托发行时也需要信托公司先行垫付保障基金,等项目到期时信托公司才能拿回报酬。根据第三方公司的数据,今年三季度末,信托全行业净资产规模为2882.43亿元,按此计算,信托公司仅此项认购的基金将接近30亿元,而资金信托计划认购的金额甚至可达上千亿元,对信托公司尤其是股东背景不强的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目前针对信托公司申请使用基金的相关条例还存在一些争议,包括缺乏对风险的标准认定,这与每家信托公司特征迥异有关。”有参与制定征求意见稿的信托人士如此表示。

      “此外,保障基金是信托行业的最后保障,若真出了风险项目,也是由信托公司自己首先出面解决,其次是股东,然后监管层,最后才是保障基金。”有信托公司人士建议,“目前内部讨论也在讨论是否尽快明确信托公司评级,划分哪一类信托公司使用基金的条件和权限,不要使用‘经营管理正常,资产实力较强’等模糊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