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琨
父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生命撞醒着他的生命,以生命激发他的生命,这给了任正非最好的熏习,形成了他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的独特心性。这种心性助推他创建华为并把华为带入了世界顶级公司轨道。
任正非创办经营华为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创造,背后都有“老娘说”的影子。“老娘说”不是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和母亲程远昭说了什么指点企业江山的话,而是他与父母之间有灵魂的应和,意识的传递,气质的生养。那是一种在苦难中磨砺拓展的心胸和格局,为人处世的原点,一种源源不断的慈悲,刻骨铭心的敬畏。
活下去的倔强
任正非兄弟姊妹七个,他是长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孩子们要吃饭,要交学费,给了母亲程远昭莫大的压力。为保证每个人活下去,他们家实行严格的配给制,9个人只有2条被子。没有厨房,就在在卧室床前的地上,挖个坑,作个地炉,又做饭,又取暖,大家围在一起,吃荒山上的野菜和南瓜,和和融融。
精神上的磨难也一直缠绕着这个家庭。任正非的父亲很早参加革命,可因为出身一直不被认可。“文革”中,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挨批斗游街,还整整坐了十年牢。父亲没有像学校书记那样挨批斗一蹬腿就走了,而是甘受胯下之辱! 大丈夫能屈才能伸!任摩逊的口头禅是“面子是给狗吃的”!出狱后,二话没说,就出任中学校长,一直干到75岁。他深深庆幸,终于有了工作的机会。历经那么多挫折磨难,两个老人不抱怨,全然接纳。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心想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正应了尼采那句名言:“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父亲让任正非看到了什么是活下去的倔强。
任正非感慨:“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你是想吃饱肚子还是出名?”“知识分子不要脸才能进步。”这些话都是任正非的心里话。艰难的岁月,让他把虚荣给撕了下来。“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圣人为腹不为目,在“活下去”这个简单的念头中,寄托着任正非不凡的追求。
清静
任摩逊在动乱年代生离死别的危急时刻,重重嘱托任正非:“不要随大流,要好好学习真知识、真本领!男人要担当!”他深悉,唯有放下名利、专注教育、专注科学研究,才是匹夫对国家的担当。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延续下去都需要看重的事。任正非遵奉嘱托,把心神,回收到科学技术上来了,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华为正是沿着科技和教育这两个轨道奋力前行。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正非的母亲却使无米之炊也可为。她常能在没有米的窘况中,不断变换出希望来。任母话少,每天有那么多事要做,每做一件事时,都是那么聚精会神,没有机会就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三道四。母亲静心当大任,在任正非性格塑造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养成一种习惯,他不喜欢话多的人。多话常常是一种干扰,干扰了那颗做大事需要的静心。
清静,这是父母给任正非最好的熏习,形成了任正非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的独特的心性。这种心性助推他日后创建华为,并用清静无为把华为带入了世界顶级公司的轨道。
“正即非,非即正”
任摩逊给长子起名“任正非”,给长女起名“任正离”。或有“正即非,非即正”,“正即离,离即正”之意。这实际上反映了任摩逊的一种哲学理念。他给儿女种下了一颗种子:不要被是非善恶误导,别被狭小的自我圈圈套住,生活有无限的可能。不跟随主流,心里要有主流。离开主流,才是推动主流。这是一种博大的哲学,在任正非后来的人生与事业中得到了最大的体验。
任摩逊的“正非、正离”说,是老子所揭示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应,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是宇宙的运行规律。任正非心领神会,他号召跟公司的天敌懒惰开战,利出一孔,力出一孔,聚精会神做独一无二的极致产品,成了华为商业模式的基因。任正非大开大合,走的就是通过颠覆实现与正统和合的路径。正非、正离,还有点混沌之味。别做那么多区隔,它们是彼此不能分离的。后来他还发明了管理的灰度理论,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中找到某些启示。
“舍己从人”
任正非出生时,母亲才17岁。要承担照料孩子的重任,还要顾家,顾丈夫,还要补习功课以成为一个能挣钱的教师!这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程远昭都做到了。任正非发现,母亲沉静,而且“舍己从人”。她几乎连孩子们每天心跳的次数都可以了然。
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任正非,深深体会到爱的能量。“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家人,爱员工。爱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能量。他把这些爱无保留地给了他的员工、他的协作商以及他的客户。父亲提起民国时掌柜不出钱但可分四或六成红利。任正非就据此在华为实行全员持股计划。任正非曾感慨地回忆这段艰苦岁月:“我的不自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之所以这么成功,与我的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深爱员工,才有“爱物的极致”。任正非“爱物”爱得很炽烈。坚持技术第一。他深知,唯有打磨出产品这根银针,才有可能实现他“一针刺破天”的战略抱负。今天华为已是行业老大了,但他依然恪守着慈、俭和自在三宝,和合天地万物的磁场,那是任正非“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开拓中前进”的独特方式。
(作者系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