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路演回放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感受降息首个交易日 “双降”预期被激发
  • 险企竞争力加强可期
  • 实体经济还需再加一把火
  • 谁先降谁就输
    银行“暗战”理财市场
  •  
    2014年1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感受降息首个交易日 “双降”预期被激发
    险企竞争力加强可期
    实体经济还需再加一把火
    谁先降谁就输
    银行“暗战”理财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先降谁就输
    银行“暗战”理财市场
    2014-1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张亦文

      

      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关切至深的银行业却显得有些平静。尤其是与市场资金利率息息相关的银行理财市场上,各家银行一改市场共识,不仅各类理财产品照常发行,而且预期收益率也并未随之下调。

      这是一种怎样的平静?银行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问号背后,浮现出银行为了存款暗地较劲的真相。

      央行宣布降息后,市场上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走向出现共识,那便是其预期收益率将会下行。有报告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水平预计将跌破5%。

      然而,降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在走访一些银行的营业厅时从理财师处了解到,目前降息暂时还未能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并导致其预期收益率下行。

      “因为央行才宣布降息,而且我们卖的产品都还是降息前发行的,所以收益率并没有变化。有些客户还担心未来收益率会下降,这些产品就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

      李吉是交通银行的理财师,在他眼中,银行理财市场目前仍处于相对平静期。“固定期限型理财产品因为是定期发行的,所以其对利率水平变化的反应稍有些滞后,降息的影响在这类产品身上暂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不过,就算是对利率水平最为敏感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在这次降息后“按兵不动”。据李吉介绍,这类产品由于流动性强、且对市场资金利率的变化敏感,因此对降息的反应最快的应该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银行发布公告调低开放式产品的收益率。”

      事实上,与去年10月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开始回暖,渐显“翘尾”走势不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持续下行。然而这种下行的态势,即便加上降息的压力,也可能在年末即将到来的时候被暂时扭转。

      “降息后,请看看银行们在做什么?很多都在上浮存款利率。因此我觉得目前银行不太可能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至少在春节前是如此。”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说出了他的预判。

      记者统计后发现,上周五降息的消息甫出,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就发布公告称将其1年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至3.3%,与降息前上浮10%后无异。截至周一记者发稿,已有多家银行宣布上浮其存款利率。

      “存款决定了一家银行在业界的‘江湖地位’,到了年末,银行对于存款的渴求更加强烈,这也导致了一些银行在降息后反而逆向上浮存款利率。”前述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银行在主观上并不愿意下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虽然市场上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在下行,银行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保持平稳。

      而在李吉看来,尽管分析人士多预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在降息后下行,但是面临年末的“抢钱时刻”,“面对客户们年末的大量现金收入如年终奖金,银行一般不会主动下调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因此得以保持住现有水平,甚至可能在某些特殊节点来临时还有所上升。”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降息对于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这场由中小银行发起的、为了保住存款的“战争”,会一直持续到明年春节。

      “一旦某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下行,大量资金搬家的现象就可能出现。”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高级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相信银行间也在相互观望、暗地较劲,如果要下调收益率,银行未来应该也会一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