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谁在撬动银行股
  • 经济仍在寻底
    “双降”空间打开
  •  
    2014年1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谁在撬动银行股
    经济仍在寻底
    “双降”空间打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在撬动银行股
    2014-1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浦泓毅 潘圣韬 王晓宇

      ○编辑 颜剑

      

      6908亿!继上周五两市A股成交量单日突破7000亿元创历史天量后,昨日两市成交继续维持在高位。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率大蓝筹继续成为市场交易的热点。

      分析人士认为,在非标资产风险敞口逐渐打开的大势下,追求较高固定回报的场外资金被迫挤入场内,追逐强债性个股,成为本轮行情中买入银行股的主力资金。

      “举牌大户”安邦保险正是11月28日撬动银行股的力量之一。昨日晚间民生银行公告称,安邦系旗下公司与产品由于累计持有17.02亿股,首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公告显示,11月份,安邦系只通过“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账户购买民生银行股票349.9977万股,交易价格区间为7.13元—7.34元。从民生银行11月份的股价运行区间来看,安邦系11月份加仓追涨民生银行就发生在11月28日。

      在上周五800余亿元的银行股成交量中,安邦系当日动作更多的或许只是象征意义。那么,汹涌的成交究竟从何而来,究竟谁制造了这场银行股骚动?

      

      公募基金或缺席

      银行板块与沪指昨日冲高回落。申万银行业指数早盘涨幅一度达4.44%,而后逐级回落收跌0.81%。

      尽管如此,银行板块依然是全日交易最活跃的板块。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全天成交707亿元,占两市当日成交总额的10.2%。在两市创出成交天量的上周五,银行板块全天成交805亿元,占当日成交总额的11.3%。相比上周平均水平,银行板块过去两天的单日成交量成倍增长,在总成交中的占比则提升近5个百分点。

      市场主力之一的公募基金可能并未深入参与过去两个交易日中银行股行情。数据统计显示,821只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上周五净值加权平均增长率仅为0.57%,而沪指上周五涨幅则为1.99%。公募基金净值明显跑输大盘,或可佐证其整体踏空本轮银行股暴涨行情。

      某不愿具名的机构人士坦言,去年以来的小盘股行情让公募基金尝足了甜头,不少老基金都是高位重仓成长股,对于银行等权重板块基本都是低配。“目前,市场对银行股的争议很大,短期来看,银行仍存估值修复行情,但从长期而言,银行增速下行,并且今年以来坏账正在持续涌现,中长期趋势下行,机构做大类资产时避开银行并不意外。”

      

      扫货的神秘资金

      有分析人士则指出,银行股在此时躁动,实际上是下半年以来一系列金融市场新动向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资本市场无风险利率的下行正迫使一股庞大的资金流出原本安逸的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沿着标准金融产品的风险光谱逐级扫荡。而在上周末,“风”终于吹到银行股等高股息率的强债性品种。

      中金公司财富研究部副总经理王韧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上信托等各类融资产品通过行政手段维持刚性兑付的预期被逐渐打破。由此,非标资产风险敞口逐渐打开成为市场共识。这使得原本以信托理财收益率为标准而维持在高位的市场无风险利率,向下切换至向城投债到期收益率看齐。这一资金心态的重大变化挤出原本沉淀在各类非标资产中的实业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寻找能够带来类固定收益的较低风险标准资产。

      在这样的动机驱动下,这部分资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首先进入债市“扫货”,先后席卷了企业债、信用债乃至低评级信用债,催生了债市牛市行情。在债市收益率到达低位之后,这部分资金的目光瞄准了A股市场中股息率较高的强债性品种。这些个股估值已在中期底部,即使不考虑股价上涨,买入并持有此类个股的收益效果也与固定收益相似。在这样的逻辑中,估值便宜、分红率高的银行股则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大秦铁路、上汽集团等A股市场高股息率的代表品种下半年以来股息率节节走低,正在不断逼近中债城投债到期收益率和银行间企业债到期收益率。

      分析认为,正在买入银行股的资金,其成本应以同期银行理财收益率为准,在强债性个股股息率降至5%之前,增量资金继续买入银行股的逻辑就仍成立。

      

      进场热情持续高涨

      个人投资者进场的热情也在持续高涨。上证报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两市上周单日融资买入规模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而在此前一周(11月17日至21日)则在500亿元左右。同时,上周两市融资资金日均净流入133亿元,较此前一周(11月17日至21日)平均水平增长100亿元。从资金流向上看,融资资金主要流向银行、证券等金融板块个股。上周融资资金净流入前20位的个股中,有7只银行股及7只券商股。

      来自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数据则显示,11月17日至21日这一周,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保证金)净转入461亿元,创出近三周的最高。自11月以来,证券保证金已经连续三周维持净流入,净流入规模累计近千亿。从更长的时间看,今年10月份以来,除因为打新资金回撤的一周,证券保证金周数据全部呈现净流入,净流入规模累计近3000亿元。另外,中登公司公布的周报显示,11月17日至21日这一周,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23.41万户,连续第6周突破20万户。

      对于后市走向,申万研究认为,上周尽管新股申购冻结资金量再创新高,但市场却出现量价齐升,反映当前市场的强势特征。经济下行已被普遍接受,政策宽松却在被不断印证和强化,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走低的逻辑更加深入人心,反映到市场上则是量能大幅放大,蓝筹领涨,板块轮动,短期之内宽松政策仍在加码,多头逻辑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