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降息后该转投P2P吗?
  • 央行降息吹暖风 股债双牛行情可期
  • 年末布局QDII基金 把握“美股港股双核心”
  • 挑起石油战争的新主角(上接A1版)
  • 中信银行四大特色产品助力“中信红·感恩季”
  •  
    2014年1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降息后该转投P2P吗?
    央行降息吹暖风 股债双牛行情可期
    年末布局QDII基金 把握“美股港股双核心”
    挑起石油战争的新主角(上接A1版)
    中信银行四大特色产品助力“中信红·感恩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挑起石油战争的新主角(上接A1版)
    2014-1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挑起石油战争的新主角

      (上接A1版)

      这是一场纯粹的美国科技革命。在长达数十年间,无数的美国各种风险资金一波加一波地投机、失败再投机,前赴后继地投资了大大小小的哈姆们(那个刚被判赔前妻10亿美元的美国最大石油土豪);美国成千上万的石油投机者们(英文称他们为wildcatters, 意思是野猫)以三寸不烂之舌,辅之以海枯石烂的决心与毅力,谈判了数以亿计公顷的土地开采租约,通过租赁金支付加上成功后的分成许诺,彻彻底底地盘活了沉睡在页岩层上的巨大规模土地。经过多年的在实地上的开发试验与不断纠错,完善了1960年代就诞生于实验室里的“水压裂痕”与“水平挖掘”等全新的石油开采技术,终于实现了厚积薄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深的节骨眼上,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同时一举改写了全球的石油版图,为全世界的石油供应体系建立了全新的秩序。

      其结果也把沙特从石油央行的宝座上踢了下来。原本操控着全球最大浮动产能的沙特,其影响力在美国突增的70%产能面前突然变得无所适从了。

      这就是为什么沙特突然在夏天宣布不再单方面负责产能调控而选择放任油价的自由滑落的原因。而沙特的决定也彻底打垮了油价死多头的最后的一点点信心,加速了油价在夏末秋初的跌落。

      但是,和沙特的产能规模与生产成本不同的是,美国的新增产能是成千上万家的中小油企所带来的,而且它们的开采成本均远高于得到上天厚爱的沙特的边际成本。当沙特宣布自己的决定后,油价突然没有了一个强庄,石油市场也变成了散户市场,而这些散户的建仓成本远高于原来的庄家,这就极大增加了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而那些先前因为相信庄家控盘能力的锁仓者(死多头们),因为失去了控制风险的最大信心,只能抛货出局。

      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那些代表新增产能的直接把沙特边缘化的众多美国中小油企们,各自成本不一,唯一的相同就是它们的成本肯定都高于沙特。同时,它们只会算经济账,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算什么政治账。因此,这个新增产能的软肋就是油价下滑所触及的各自成本线。

      再加上前述的这些中小油企的质量相对差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以及它们对持续融资的迫切需求以保持产能的持续扩张,当油价跌到成本线以下后,不光会使得它们原来就紧绷的资本结构有爆仓之虞,也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断供而失去产能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沙特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通过油价的正常下跌,探出美国这些油企的真实成本以及资本市场为它们融资的耐心点,先逼死一批高成本的油企,再通过对资本市场耐心点的持续打压,事半功倍地搞死更多的油企,一劳永逸地消灭相当一部分的新增产能,重新夺回自己的石油央行宝座,并让资本市场从此心有余悸。

      宏观层面上的供需关系,会对微观层面的企业金融决策产生因果互动;而对于全球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的供需关系,又会在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在多层面上产生更多的共振反应。因此,了解原油价格下跌的真正内在原因,不但需要明白宏观的逻辑关系,更要洞悉微观中的金融关系。因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大框架体系看,石油与货币之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紧密的互动互联与互补的关系。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