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别让货币政策工具滑入“泛预期化”陷阱
  • 中国赌客:全球第二大输家
  • 央行降息后社会融资成本究竟下调了没有?
  • 瑞士的外汇储备困局
  • 盼上海当好个税递延型保险开路先锋
  •  
    2014年12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别让货币政策工具滑入“泛预期化”陷阱
    中国赌客:全球第二大输家
    央行降息后社会融资成本究竟下调了没有?
    瑞士的外汇储备困局
    盼上海当好个税递延型保险开路先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盼上海当好个税递延型保险开路先锋
    2014-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郁慕湛

      

      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本周一开始实施了。

      市场一般认为,上海保险市场已趋于饱和,去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为3.8%,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为3401元/人。这个数字在全国不算低,去年全国保险密度为1265.7元/人,保险深度为3.03%。然而无论是全国还是上海的保险水平与世界水平、尤其与美欧日国家的保险水平比,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法国的保险水平在美欧日等国中居于中等地位,但法国的保险密度早在三十年前就达到了上海今天的水平。因此,保险国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上海提出保险密度达到7300元/人,保险深度达到6%,都不能算是订得太高的指标。

      根据这个规划,要达到这个硬指标,今后上海保险行业的保费年均增速应达到14%左右,仅凭此一点,保险行业是大可看好的。何况,实施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摸索建立保险交易所,发展成国际保险中心。因此,虽然沪深A股市场上保险概念股现在表现平平,但以长期眼光看,保险概念股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在笔者看来,实施意见中与市民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当属明年在自贸区率先开始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

      所谓个税递延型保险,是指具有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式保险产品,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投保人,个人缴费在限额内延迟缴税,改为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就是在职职工以个人名义为自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用,能允许被列支在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中,然后递延到领取养老保险收益的时候再缴纳。

      个税递延型保险在海外的典型计划,是美国著名的“401K计划”。 按该计划,美国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当员工退休后从该账户领取养老金时,需要缴纳相关的税费。“401K计划”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延迟纳税的功能,深受企业和员工欢迎。

      根据测算,实行个税递延型保险,每人少收1元税费,就可以建立20元的养老保险。因此,个税递延型保险好处是明显的,一是鼓励个人投保商业养老险,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未富先老”的一代人来说,仅有社保基金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延迟纳税可以让更多人建立个人养老计划;二是可以抑制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将养老需求转换为现实购买力,也就是将今天的钱留在多年退休后消费,这对稳定金融市场是一大利好;第三是个人可以实现合理避税,推迟税收的被收取时间,这又能使员工在年轻时候的收入所得能有更好、更长时间的积累。

      实行个税递延型保险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一举解决至今一直在争论的养老金并轨措施。其实,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并不是只有双轨——事业和企业,比事业养老金待遇更高的还有公务员养老金,比城镇企业待遇更低的,还有广大农民的养老待遇。理论上,所有老人的生命价值是同等的,养老金也应该是等额的。但是正如在职员工的收入不可能是完全同等的,而是根据各人贡献大小高低以及各地的经济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养老金多少也不可能完全等额。有了个税递延型保险及其他商业保险,就可以在全国基本的有限的养老金之外,体现出各人合理的不等的养老金收入。

      个税递延型保险的构想提出已经多年,迟迟不能推行的最大原因,恐怕是税务部门担心每年的税收任务难完成。现在中央政府下决心让出眼前的一点税收收入,希望能换来长治久安,个税递延型保险终于由设想变成试点,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算起来,这其实是很合算的。而在像上海这样收入相对高一点的地区,率先试点个税递延型保险,也能确保会有更多的保险客户愿意投入这项改革试点。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