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年后,
一切都“私人订制”?
——读《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
⊙陈华文
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难以跟上步伐,只要我们稍不注意,转眼就可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弃儿。当你在商场购物还热衷于使用信用卡时,有人则通过虚拟网络银行现金结算了;当你生病不想服用苦口的药丸时,潜伏在药丸里的传感器,则会给医生发出监控信号……越来越多的现象都在表明,当大数据潮落之后,紧接而来的则是全新的场景时代。在场景时代,正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美国记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财富》杂志专栏作家谢尔·伊斯雷尔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在深入介绍了场景时代的概念、特征、价值观以及人们该如何重新规划生活等问题后,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走势,给出了一个大胆结论:大约25年之后或更短的时间里,场景时代将汹涌而至。不管人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已经别无选择。
尽管对场景时代的提法还有很多争议,所知的内容大致已确定,简单地来讲,就是借助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使人们能以一种“看得见”、“记得住”、“可感知”的方式工作、学习、生活。据笔者的理解,场景时代即智能时代,或说以科技为支撑条件的“私人订制”时代。这是无线互联网和电子自动化高度融合发展的结果。场景时代能给人带来惊喜,同时也使个人隐私难以藏身。
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疾病缠身的老人,躺在中国某个城市或县镇家中的病榻上,身上装置的一个只有黄豆大小的传感器,通过视频和无线互联网,他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儿子,随时都可见到老人的一举一动,并且能精准地掌握老人的病情,若有不测之事发生,在医院的大夫可通过传感器,快速赶到老人住所急诊。再打一个生动的比方:在人的身上任何部位,安装一个微小传感器,在买衣服时,传感器就会根据你对衣服颜色、质地、款型的偏好,手机屏幕上快速“播报”你想要的资讯。
场景,本身就有画面感、现场感、真实感的特质,这既是科技的复合体,也是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任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背后必然有特定的理念、价值作为支撑。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触伸到世界的所有领域、所有角落。
如今,环顾身边的世界,传感器的使用已无孔不入,从太空探索到交通信号灯,甚至跑步训练鞋和烤面包机,都会被传感器所包围。专门设计的个性化移动信息程序,可以预测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各自不同的需求,而成熟的社交媒体以及高度个性化的网络,能根据人们身处的位置、行为给予个不同的需求。先进的穿戴设备,不仅能解放双手,还可成为我们的私人助手。
和任何进化一样,适应能力使人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得以幸存并且成长。阅读本书时,笔者想象着这样生活场景:安装在家中的“场景玻璃”可根据心情和天气来调节颜色,场景玻璃同样能帮助飞机驾驶员不受大雾的影响。移动程序知晓我们的日程起居安排,知道我们在干洗店的衣物并帮助取走衣服。
最能从场景时代受益的无疑是金融贸易。以金融业来说,各种POS扮演传感器、定位系统的角色,各种穿戴设备俨然成为移动设备,银行或者转接清算机构,则负责后台数据的分析处理。金融机构的后台可得知消费者的喜好、常出现的地点、生活习惯、收入支出、借以自动提供更适合的消费消息、借贷服务、理财业务。若是互联网金融,更会融合社交网络的因素,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笔者认为,场景时代也是创意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传统的商品销售中,消费者必须亲眼看到商品,触摸商品的质地、认真地了解商品的性能、用途以及口碑。网络经济崛起的实质,其实也是在折扣率方面大做文章。而在未来的场景时代,商家在营销过程中,不仅仅只在物美价廉方面吸引消费者,更能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私人订制”,不同的消费者,能获得不同需求的个性化营销服务。这种消费,较之网络经济营销模式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当前,我们还身处场景时代的前夜。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已开始积极研发“场景商品”。美国谷歌公司是其中的领跑者。多年前,依托大数据技术,谷歌就推出了全景式谷歌地图,网民通过点击谷歌地图,很快能找到全球的任何的一条街道,街道上的行人、车辆、小狗都清晰可见。这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场景在线地图,但为随后的场景产品奠定了基础。在美国,目前有几千人在试用谷歌研发的谷歌眼镜。这是世界上首款运用新型红外线视觉传感器来观察瞳孔的电子产品。未来几年,谷歌计划围绕谷歌眼镜及传感器打造一款新的场景感知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将通过外设知晓你的位置、活动以及暗含意图,这种眼镜知道你是在行走、奔跑、滑雪、骑车、购物还是吃饭,并为消费者定制相应的信息。
虽然“场景商品”的功能大大拓展了商品的本质属性,然而这种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在价格上却陷入了瓶颈。比如场景眼镜,由于是高科技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较之一般眼镜,在成本方面要明显偏高。俗话说:一个便宜三个爱。作为消费者,未必就真的舍得花高价去购买一种具备很多功用的商品。更现实的情况是:一种商品真的就需要那么多的功能吗?不少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只是单向度的,对其他功能根本就没有兴趣。有时一种商品的功能太多,可能物极必反,成为累赘。就拿场景眼镜而言,也许只需要挡住紫外线就够了,其他的附带功能对人的平静生活形成干扰。
既然场景时代有着“全知全能”的意味,那么,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将会成为广泛的社会议题。个人的资料、信息、图片都在互联网上被存储,如果被他人恶意炒作、敲诈、攻击,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应用于商业活动,网络伦理和法治将受到严峻考验。可以这么说,场景时代使人的工作生活一方面带来便捷,另外一方面也让人时刻保持谨慎。此外,笔者还有一种担忧:今天,我们遇到有什么不解的难题,都喜欢在网上寻找答案,这已令人的大脑变得懒惰。而在不远的场景时代,人长期依赖互联网,不爱思考问题了,难免思维退化,人会不会变得更愚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