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专版
  • 9:艺术资产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互动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基金排名冲刺 卫冕与逆袭上演巅峰对决
  • “顶尖”基金投资平台炼成术
  • 预言家速成指南
  •  
    2014年12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基金排名冲刺 卫冕与逆袭上演巅峰对决
    “顶尖”基金投资平台炼成术
    预言家速成指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顶尖”基金投资平台炼成术
    2014-1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宏

      

      市场好了,曾经的大佬纷纷出山出海。这不,上周的新闻显示,南方基金的前任投资总监邱国鹭在辞职8个月后,冲出江湖,成立了一家以“打造顶尖私募平台”为己任的私募基金公司。

      据新闻说,邱国鹭目前的身份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CEO。该公司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备案,并且已经约定了前中银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孙庆瑞作为平台上第一个发行产品的明星基金经理。未来还将邀请一系列的高手发行产品。尽管邱国鹭本人不愿意透露该公司的名称,不过,他显然很愿意向外传递其“顶尖私募平台”的公司定位。

      搭建“私募”或“公募”的投资平台,广邀行业内的明星投资高手,搭建财富和财技的通道与平台。这已成为整个基金业最热门的创业方向。

      粗粗盘算下来,现在业内已经有了四类 “投资平台”。第一类是以中欧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公司型的投资平台,其延揽的投资高手主要为公募圈内的明星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

      第二类是以期货和证券公司为主题的投资竞技平台,其邀请的高手主要为民间投资或期货界的高手,投资策略往往以相对非主流的对冲、趋势、量化投资为主。

      第三类是以第三方销售公司和有销售特长的阳光私募基金为代表的平台。邀请的是与公司投资策略有互补的公私募界的多策略投资高手,从策略角度看,这类公司涉足的投资策略最为广泛。

      第四类则是邱国鹭这样的有投资总监背景的高手搭建的投资平台,其邀请的对手往往是自己认可的投资风格的公私募界投资经理。

      从目标投资经理和目标市场的角度考虑,第一类、第三类以及第四类这三者是接近的,未来也大概率地存在着一些竞争。那么问题就来了,怎样的投资平台会更有可能走得远、走得好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即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平台,该具备哪些特征?

      我以为核心的特征就一个——即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完成从吸引“好投资经理”,到创造“好销售业绩”,再到吸引更多的“好投资经理”并创造更多“好销售业绩”的良好业务循环。说的再直白一点,一个投资平台的核心,既能持续地吸引“好”的投资经理,也能持续地创造“好的”的销售业绩。“留人”与“留才”两相宜。

      但这往往是最难的。只要观察一下,大部分的投资平台往往是偏重一隅的。比如一些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搭建的平台,其着重点是挖掘那些符合客户需要的投资策略,因此它的重点往往在于挖掘新秀,并且快速复制。而并不太多考虑如何长期和一些投资顾问的长线合作问题。所以,这些平台公司最大的挑战是,养大的鸟儿可能会飞走的问题。

      而既往的一些民间的投资平台,则往往更标榜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重视,在管理费上予以优厚的分成条件、在初期予以较大的投资空间等。这个立足点对于投资经理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这类公司的最大弱点是,其给予投资经理的宽松条件,某种程度上是以忽略其业绩的波动特征、高估其客户的净值回撤耐受力、宽松公司整体的风险控制水平等等为代价的。从历史运作看,此类产品如果业绩表现顺风顺水则万事大吉,如果投资经理业绩波动一大,往往导致两者“一拍两散”的结果。

      从国外的先例看,真正成功的平台基金公司并不多。而成功的公司往往具备很突出的协调这两者矛盾的能力。首先,这些平台公司的运管者必须是有眼光的,能够筛选出未来表现良好的投资经理。其次,这些平台公司的管理是有文化和体系的,能够很好地组织起平台上的投资团队、对接好销售的基本需求,同时控制好其整体表现和风险波动。其三,这些平台的管理者是在客户间是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

      总体上就一句话:私募运作不易,公募的运作不易,平台公司更不易。从业人员和各方,都只能,“且发展且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