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近日,佳士得拍卖行在上海的艺术空间,举行了“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预展,虽然只有五件展品,但件件都有故事。而据佳士得透露,此次安思远专场拍卖的拍品超过2000件,囊括中国、日本、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雕塑、绘画、家具及工艺品的收藏,这也是亚洲艺术拍场上最大规模的私人收藏。
对于安思远这个名字,许多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卖给上海博物馆的《淳化阁帖》。但作为一名西方收藏家,他为何会对于碑帖的价值有如此准确的判断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古董交易上的敏锐嗅觉。据佳士得书画专家谢飞介绍,当时安思远有一个中国助手吴尔鹿,其曾经和安思远说过,在民国时候,罗振玉卖出北宋拓本时价格是两千大洋,而当时明四家的书画作品才卖两百大洋,安思远一下子就明白了。
在此次上海的预展中,安思远藏品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石鲁的画作。据谢飞介绍,安思远对于近代画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老师庞耐也是带他入行的一个资深的藏家,他是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喜欢齐白石,可能安思远通过他来认识齐白石,才认识了近代中国画。但有意思的是,安思远并没有以齐白石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反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来中国大量的购买石鲁作品,他现在收藏的石鲁作品有很多都是直接从石鲁家属手里买到的。
其实,在安思远长期的古玩经营过程中,独辟蹊径是其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当时的古玩界普遍认为,家具只是生活用具,是工艺品不是艺术品,但是安思远意识到,这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一个空白点,于是他开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择机购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安思远开始系统地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大大推动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识,甚至直接引发了一股收藏热潮。安思远因而也被业界称为“明朝之王”。
事实上,作为一名古董商人,安思远的藏品无所不包,青铜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书画等等。仅仅凭借一个人的眼力,他是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像现在这样的成就,关键就是在于他拥有一大批“高参”,比如:吴尔鹿、伊藤庆太、卡隆·史密斯(Caron Smith),简·施密特(Jean Schmitt)等。正是由于这些名家的指点,加上其犹太血统中独特的商业敏锐,使得其在很多领域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并最终成就了其在中国古董界的地位。
在目前许多艺术品价格较安思远时代翻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情况下,要重现安思远的商业奇迹似乎有点困难,但安思远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于目前在艺术品市场投资的藏家来说,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收藏上走自己的路,同时也能让别人跟随其后,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果安思远与他的老师庞耐一样,以齐白石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很有可能他的近现代书画收藏也不会如此引人注目。事实上,以安思远的商业思维,当时的齐白石价格已经非常贵了,而与其几乎在一个水准的石鲁,其作品的价格是非常低的,正式通过了这种比较才让其最终选择了石鲁,并成就了安思远的书画收藏体系。而碑帖的收藏也是安思远通过不同时期价格的比较而发现价值的。
对于现在的藏家来说,不少已经有了自己的高参,但缺少的就是独立的思考精神,这就导致了一旦有人对于他们的收藏“说三道四”,就很容易动摇自己的收藏。记得1995年的时候,中国嘉德举行过“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据说当时这位藏家就是听说他收藏的齐白石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怀疑的作品,因而决定出售,但后来的情况却说明很多他的收藏都是精品力作。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许多藏家一旦看到市场出现了调整,或者自己的同类拍品出现了下跌,就会担心自己的藏品是否会贬值。但从安思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艺术品市场中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和立场,并要能形成自己的收藏体系,这样才能让市场了解你以及你的藏品,并增加他们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