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金价跌跌不休
    黄金主题基金业绩难言乐观
  • 选股贡献超额收益 汇添富民营活力靠中长期业绩制胜
  • 玉米淀粉期货合约交割地点设计说明
  • 适时降准的条件已经成熟(上接A1版)
  • “新常态经济学”理论框架已然成形
  •  
    2014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金价跌跌不休
    黄金主题基金业绩难言乐观
    选股贡献超额收益 汇添富民营活力靠中长期业绩制胜
    玉米淀粉期货合约交割地点设计说明
    适时降准的条件已经成熟(上接A1版)
    “新常态经济学”理论框架已然成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常态经济学”理论框架已然成形
    2014-1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A1版)

      创新是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动力

      第四个亮点,会议认为“创新”是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动力。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不论是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都是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以及在全球化中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主要是基于自然禀赋、资源和要素优势。新常态经济面对过去三十年的增长条件和动力已经改变的事实,创造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动力是推动新常态经济发展最关键环节。

      会议指出“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突出创新驱动,推动要素比较优势向新的竞争优势转化,准确抓住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创新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美国制造业回归并非因为美国制造业回到了制造业成本优势,而是IT创新、互联网新业态、3D打印技术带来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制造业未来可能告别扩张的规模效应,实现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模式,使美国制造业再现竞争优势。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不再依靠化石能源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进步,向太阳向大气层索取几乎是无限的能源,这也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力的结果。新常态经济,创新是最大的竞争力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动力就是创新发展。

      会议要求2015年的工作以创新主导。依靠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民生工作中关于精准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优质的教育,等等都包含扶贫脱贫工作以及教育领域的创新思想。创新发展将是最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方式,创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在2015年有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宏观调控如何适应新常态

      最后,新常态经济给宏观调控如何适应新常态提出了新的问题。会议重复了2015年宏观调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托底的原则,同时也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宽紧适度”的要求。近期也有很多关于财政放松赤字,货币要适度宽松的讨论。转型的过渡期有经济下行的压力,社会资本很难调动,短期靠政府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可能也是对冲下行的无奈之举。不过笔者担心的是,如果财政货币政策都有新的积极的动作,宏观政策还能说是稳吗?

      关键的问题是,如果增长的赤字是为了加大政府投资,是否又回到挤出民间投资的老路?能否换一种思路和方式,以改革为抓手,尽快完善PPP的制度,让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对稳增长的效果可能更好更可持续。如果赤字扩大是为了增加民生投入,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完全有可能大大改善民生领域的投入。

      关于货币政策作用,会议有宽紧适度的表述,但是印钞票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是有共识的,中国经济不缺钱,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笔者认为,2015年货币政策不是宽松的问题,而是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系统利用利率管理风险和资产负债表的能力,防止经济下行加剧金融风险暴露,才是最紧迫的任务。

      近期降息以及定向降准引发全面宽松的预期,我们认为,2015年,美元继续升值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资本流入延续2014年的态势,不排除继续使用降息甚至降准的货币工具。央行有必要对近期和明年可能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的货币政策行为,做出更明确的解释。究竟是货币政策转向,还是为了补充外汇占款减少下的正常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或者是为了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资金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以避免市场对政策预期产生误判,发出资源配置的错误信号。不过,如果存款利率不完全放开,短期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是很难达到政策预期效果的。因为存款利率不变,银行绝对没有动力去降低贷款利率以“自动”减少无利率风险的收益,特别在现在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形势下。

      解释当前降息或者降准的政策还有一个目的,是避免让市场认为,政策仍然纠结于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仍然停留在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基础设施的“旧”的增长思路和方式,而不是真正关注新常态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培养,不是关注适应新常态的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误解中国经济仍然在旧结构的陷阱中挣扎,误导企业和市场对新常态经济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打压对新常态经济未来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和谐包容的发展的信心。

      宏观调控如何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常态”,还是要靠改革和创新。(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