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监管套利催生现金重组新玩法
  • 光电股份
    拟定增12亿“解资渴”
  • “清壳行动”现驱逐劣币型并购机会
  • 苏宁云商
    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获批
  • 贵州茅台系列酒独立运营
  • 北大医药4123万美元
    控股新里程医院集团
  •  
    2014年12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监管套利催生现金重组新玩法
    光电股份
    拟定增12亿“解资渴”
    “清壳行动”现驱逐劣币型并购机会
    苏宁云商
    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获批
    贵州茅台系列酒独立运营
    北大医药4123万美元
    控股新里程医院集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清壳行动”现驱逐劣币型并购机会
    2014-12-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小兵 ○编辑 邱江

      ■记者观察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万福生科复活案例说明,如果想上演命运大逆转,还是有并购这条路可以做成功尝试的。”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通过并购让新资产和经营者进来,成功一家,市场中有‘污点’的企业就少一家。

      ⊙记者 李小兵 ○编辑 邱江

      

      “污点”公司被划入“暂停上市风险股”集中营,从并购的角度看,不仅是市场对“劣币”出示的催命符,更是一场“迫使‘劣币’在真正的并购市场中被清算”的出击。

      显然,这是那些仍以“惯性思维”看待市场的人所没有料到的。以前,退市标准的执行基本上都集中在业绩和净资产方面,特别是业绩连续3年亏损。于是,市场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各种掩人耳目的拼凑业绩把戏,似乎上市公司是那些败坏了祖宗名声的茅山道士手中的“僵尸符”,即使被揭穿了,也不妨碍其行尸走肉般地在市场中游荡。但如今,当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污点”成为退市危机的推手,这些“游荡的僵尸”就被毫不留情地下达了告别资本市场的“通告”:劣迹公司再想混,是混不下去了。

      就在市场纷纷就突然出现的逾三十家“污点”公司评估“风险系数”的时候,另一种可能也在浮现,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万福生科复活案例说明,如果想上演命运大逆转,还是有并购这条路可以做成功尝试的。”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道理很简单:“通过并购让新资产和经营者进来,成功一家,市场中有‘污点’的企业就少一家。”

      这是被IPO挡在门外的那些新兴产业企业们的“资本梦”。能够进入资本市场“金字塔”上端的主板市场,并购正是其优胜劣汰、物择天竞之道;而借道并购入局的新来者,由于深知“污点”之害,退市新政对其的风险教育烙印和震慑力将显而易见。

      日前,证监会给市场下了三道“令牌”:绝不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高压线”。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实时监控,对交易异常行为全面排查、深入分析,对涉嫌违法违规的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如果说“连亏3年”还给了上市公司运作业绩以避免退市的时间周期的话,那么,退市新政将极大地缩短违规企业的退市时间:尽管并非所有被立案稽查公司最终都会被认定触发重大违法退市的条件,但一旦被认定,客观上将存在“突然死亡”的概率。

      退市新政在这个时间点上实施,似乎还有着更深的意境。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的要求;12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王旻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预计,如果新《证券法》在明年6月完成颁布,注册制最快可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而保守估计,则是在2016年的上半年。

      于是,退市新政也成为一场“净化市场”的速跑赛。注册制最大的特征就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更重视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如是,扫清对接注册制实施的障碍,保持市场“基因”的连续性,则成为退市新政的另一个注解。

      新政推出后,因“污点”被划入“暂停上市风险股”之列的公司,其股价连日来遭遇重挫,充分显示了市场对新政执行力的良好预期。“并购机会的存在,对整个阵营的估值目前尚不能带来太多改变。”资深并购人士认为,虽然未来主板市场注册制实施初期,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的互联网企业将会是最先受益者,以及“倒金字塔”市场因素的存在,导致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壳资源依然具有稀缺性,但不可忽视的是,新政提升了严重“污点”公司的死亡概率,拉低了整个阵营的估值中线,“这将有利于打破‘劣币’铁板一块的并购价格体系,迫使其中一些公司因必须尽快出手而无法坐地起价,另会有一些问题更严重的公司或将因无人问津而退市。”

      加速提高主板市场“真重组”的效率,机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