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研究·市场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股权众筹融资确定为私募性质
  • 大商集团携手新华社打造新电商模式
  • 中上协设立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
  • 新常态,经济学家们说了什么
  •  
    2014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要闻
    股权众筹融资确定为私募性质
    大商集团携手新华社打造新电商模式
    中上协设立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
    新常态,经济学家们说了什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常态,经济学家们说了什么
    2014-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梁敏 ○编辑 谷子

      

      自中央对“新常态”进行全面阐述后,“新常态”无疑成为经济学界最热词。年末各场学界年会、研讨会及经济学家最新文章无一不是围绕“新常态”的主题展开。谈及“新常态”,经济学家们都在说什么?

      

      说“增长”:潜在增长率下降

      新常态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以往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而7%-8%的增速将成为常态。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均衡点或在6%-6.5%左右,目前经济还在寻找新常态的底,但均衡点何时到达还有待观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

      12月17-18日,中国智库核心—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就专门以“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为题的国际研讨会,中外经济学家就此展开讨论。刘世锦就是在此场合作出上述表述的。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潜在增长率。”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会上说。

      据社科院宏观研究团队预测,目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7.8%-8.7%区间,而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潜在增长率则会进一步下降至5.7%-6.6%区间。

      李扬认为,“以潜在增长率为主要根据,确定实际增长目标,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确定增长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点。”

      

      说“结构”:重在结构的调整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新常态就意味着新飞跃,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来说。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孙涛看来,新常态下,中国要接受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事实,避免饮鸩止渴,要果断推进既定改革,完善结构。比如,服务业和消费的提升,贸易一体化,金融市场发展和结构转换。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本周二在一个经济学家年会上就指出,“新常态”就是要根据中国的需要改为中高速的增长,重在经济增长的质量,重在结构的调整。

      厉以宁认为,整个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的理念需要改变,低碳化应列入宏观经济第五个宏观调控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等四大目标并列。

      

      说“动力”:创新,创新,再创新

      “创新,创新,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时连续说了三个创新,以示强调。在经济学家们看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创新。

      “由于投资和出口等传统因素不再可以依赖,中国经济将被迫转向创新驱动的新轨道上。”李扬认为,新常态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行。

      李扬表示,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确立“正向激励”机制;二是“理顺价格”。这意味着,在推进创新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在实处,还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是,政府发挥作用绝不意味着自己“披挂上阵”,而主要是通过产业政策,矫正市场失效,向企业提供正向激励。

      

      说“机遇”:新常态改变战略机遇期的内涵

      在社科院经济学部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张晓晶看来,“新常态改变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

      张晓晶称,从全球范围内看,经济长期停滞会使得发达经济体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增长新动力,增加公共投资就是重要选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称,2010-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高达53万亿美元。这将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机遇。

      张晓晶还表示,中国的增速不在于是7%还是5%,而在于这个增长是否可持续。“美国一百多年保持了3%的年均增长,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强的经济体。中国增长若能持续,超越美国就只是时间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新常态下,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心态和姿态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分工。“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化的维护者和受益者,还是领导者。‘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抓住了当前国际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即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也是借鉴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的一些心得,这种举措将会改变全球。”

      

      说“改革”:改革是新常态关键所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上周在另一个经济学家年会上则表示,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确立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支持下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吴敬琏特别强调,提高效率、优化结构需靠改革。他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这就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个体制上的基础。“十八大前后的一些改革推进,虽然是小试牛刀,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它已经开始见效了。”

      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也持相同观点。他说,“深化改革是适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的根本途径。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入手,形成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