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路演回放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评论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海外
  • 转型“专业户”乐此不疲 金飞达定增再玩跨界
  • 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加码中国
  • 藏格钾肥作价90亿借壳金谷源
  • 上市公司新品“争艳”世界机器人大会
  •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招聘启事
  • 万达信息携上海卫计委打造健康管理云平台
  • 赤天化易主后启动储血式定增
  • 长园集团高价全购运泰利
  •  
    2014年12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公司
    转型“专业户”乐此不疲 金飞达定增再玩跨界
    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加码中国
    藏格钾肥作价90亿借壳金谷源
    上市公司新品“争艳”世界机器人大会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招聘启事
    万达信息携上海卫计委打造健康管理云平台
    赤天化易主后启动储血式定增
    长园集团高价全购运泰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加码中国
    2014-12-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世瑾 ○编辑 孙放

      

      “这个展示中心是目前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也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相匹配。”12月17日,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今福正教在其新机器人中心揭幕时这样说道。不仅是日本安川,瑞士ABB、德国KUKA等国际巨头,近期均扩大了其在华产能。面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广阔空间,各路诸侯摩拳擦掌,激烈竞争的“战国时代”大幕即将拉开。一个直接结果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促动更多企业选择“机器换人”。

      记者日前参观了日本安川的新机器人中心。在这座三层楼内,集中了机器人中心、解决方案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今福正教表示,公司在东京也有类似的展示中心,在中国建设这样一个中心是“希望更多的客户能够亲眼目睹安川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向客户提供最佳的方案,推荐最适合的产品。”据在场的安川高管透露,来自于中国的收入已占该集团收入的20%,公司将进一步扩张沈阳工厂的产能。

      其实,不止是日本安川,在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中,瑞士ABB和德国KUKA也在今年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产能。中国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广为人知。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正稳步上行,年均增速达到了10%以上;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价格的逐渐下降,也让更多企业有动力利用“机器换人”。

      以一台最常见的165公斤级机器人举例,沈阳新松机器人的数据显示,2010年其平均售价约为29万元,而2013年仅需要24万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降价幅度相当惊人。根据预测,一台SCARA(平面多关节机器人)的价格将从2012年的6万元降至2022年的4.2万元,而一台典型的6轴机器人在同样时间段内价格将从12万元降至8.4万元。由此,6轴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将在十年内从两年半缩短成5个月。

      从这个角度而言,营销和渠道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还很低”成为记者在安川本次发布会上和业界人士交流的共同体会。目前,已有企业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感觉机器人还是很好卖,企业动力很足。甚至开发了一种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把设备卖给企业,而企业支付一段时间内节省下的成本。”一位来自上海的自动化企业总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