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路演回放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路演回放
  • 10:评论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海外
  • 大数据的魅力:
    金融创新助推器
  • 巨头布局 互联网金融掀起移动浪潮
  •  
    2014年12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A10版:基金·海外
    大数据的魅力:
    金融创新助推器
    巨头布局 互联网金融掀起移动浪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数据的魅力:
    金融创新助推器
    2014-12-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赵明超

      

      对于一鸣惊人的余额宝来说,通过将货币基金与支付工具的完美衔接,让只能享受到活期存款收益的用户蚂蚁搬家,而其成功的背后,则是支付宝积累多年的用户数据支撑。大数据,正在成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发力点。

      近日,国内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P2P公司宜信推出金融大数据“宜信金融云”,开始发力金融大数据创新平台。宜信副总裁张小沛介绍说,通过宜信金融云的大数据,可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避免潜在的欺诈风险,还可以实时估计信用额度。

      据了解,在宜信金融云的数据来源中,不仅包括宜信成立8年来积累的数据,目前已经有数百万客户的真实信息;还有客户要求授信时提供的数据,以及客户上下游合作方的数据,包括供应链上的批发商、生产商等信息,加上从互联网抓取的数据,通过对上述获取信息的逻辑分析,建立关联性,作为授信的基础。

      同宜信金融云一样,阿里小贷也是基于大数据的典型。由于掌握了众多商户的交易信息,为阿里小贷的供应链金融提高了强大的支撑,在阿里小贷的模式中,一种是订单贷款,指基于卖家店铺已发货、买家未确认的实物交易订单金额,系统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到期自动还款。另一种是信用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阿里小贷在综合评价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授信风险和信用需求等因素后核定授信额度。借助阿里金融现有的电商后台系统和交易信用审核机制,可以大大降低审核成本,而其不良贷款率,也远远低于传统银行的水平。据了解,宜信也正在与eBay合作,只要商家通过eBay平台卖给国外买家商品,就可以根据平台上的数据,实时进行授信。

      与传统金融相比,大数据不仅带来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变化,创造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而且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数据需求与管理、用户特征、产品创新力来源、信用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小沛表示,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将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以宜信宜人贷为例,通过运用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借款人在申请借款时只需要填写信用卡号、邮箱、电商及社交网站等信息,系统就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得出是否批贷以及该用户的授信额度和最优还款周期,整个过程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可以说是极速秒达。

      民生证券分析师尹沿技表示,互联网金融是解决“金融压抑”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利器”之一,而大数据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据其研报统计,目前我国个人手中可投资的资产总值已近77 万亿元,个人资产在1000 万元以上的人群持有可投资资产高达20 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目前有5600 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真正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只有11.9%。依托于大数据,通过技术把资金的供需双方更好地连接起来,将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