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特别报道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绿城“改嫁”中交建
  • 罚单发下“利空尽” 上海家化有望轻装前进
  • 平安证券2015年电力设备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立足能源结构调整,看好特高压和光热发电
  • “点名”冲击波
    拷问信披规则缺陷
  • 退市警报引发股价暴跌
    博元投资急打“现金并购牌”
  • 千亿国家基金撬动集成电路产业
  •  
    2014年1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公司
    绿城“改嫁”中交建
    罚单发下“利空尽” 上海家化有望轻装前进
    平安证券2015年电力设备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立足能源结构调整,看好特高压和光热发电
    “点名”冲击波
    拷问信披规则缺陷
    退市警报引发股价暴跌
    博元投资急打“现金并购牌”
    千亿国家基金撬动集成电路产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点名”冲击波
    拷问信披规则缺陷
    2014-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证监会“18道追缉令”的震慑力依旧持续,但同样的“点名”冲击波,也可以有不一样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本周一开盘时,在证监会打击市场操纵专项行动中被“点名”的18只个股中,除此前就处于停牌状态的中兴商业、科泰电源外,宝鼎重工、东江环保两家公司也分别因“拟筹划重大事项”、“拟披露重大事项”临时停牌。当天收盘时,其余正常交易的14家公司中,13家齐刷刷躺在跌停板上。

      周一晚间,大部分遭点名的公司急不可耐集体喊冤,声明公司自身规矩本分,并未配合操纵股价。而宝鼎重工成为一个特例,在当天发布澄清公告的同时,公司竟极其巧合地“顺便”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在本次突发事件中暂时毫发未损。

      包括宝鼎重工、东江环保在内,本次被点名的中小板公司还有九鼎新材、兴民钢圈等多家。这表明,使用了停牌“缓冲”的宝鼎重工,以及东江环保22日的临时停牌,并非交易所的统一行动,而是公司主动申请所致。从东江环保当日晚间澄清公告看,公司也并无其他事项,临时停牌就是针对证监会19日发布会相关内容的自查。

      事后看来,宝鼎重工构筑的“防御工事”效果最佳。昨天,一些前期遭爆炒的空壳概念股继续“自首”股价重挫,遭点名的公司股价继续大幅下挫。

      不过,这也引来不少业内人士的争议。较具代表性的诘问是:“类似的负面消息肯定会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停牌及澄清的信息披露步调是不是应该保持一致,以免造成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

      从另一视角观察,受波及公司在22日晚就急迫喊冤,又表露出A股公司信息披露的惯性思维——在负面消息爆出之后,先一概否认稳住局面,之后再想办法“救火”。回放证监会19日对近期市场操纵特征的表述,新闻发言人特别提到了“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进行配合的新型手段。既有“内外勾结”,上市公司又怎脱干系?

      类似的披露模式在去年“老板失联”风波中曾大频率出现,涉事公司先表示从媒体处得知实际控制人涉案动向,随即停牌核实;在情况都不明了的背景下,就颇有信心地将称不会危及公司经营情况。但事实证明,不少公司的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失联之后,公司业务急转直下。实在不行了,公司还有个好办法——改名,将历史污点与旧名一同抹去。

      这些上市公司的“鸵鸟心态”,与证监会人士提到的“发布选择性信息”的动机与本源是一样的: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正面的信息积极发布,负面的信息消极披露。

      可是,躲得了一时,能躲一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