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特别报道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平安阳谋:互联网金融分拆上市
  • 保险股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 非银同业存款不缴准
    或为权宜之计
  • 密集招兵买马 机构加紧筹备股票期权
  • “一对多”业务点燃机构热情 期货资管规模激增
  • 中证煤炭等权指数和
    中证白酒指数即将发布
  • 股市红火抢走现货生意
    渤商所开始被动转型
  •  
    2014年1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平安阳谋:互联网金融分拆上市
    保险股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非银同业存款不缴准
    或为权宜之计
    密集招兵买马 机构加紧筹备股票期权
    “一对多”业务点燃机构热情 期货资管规模激增
    中证煤炭等权指数和
    中证白酒指数即将发布
    股市红火抢走现货生意
    渤商所开始被动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对多”业务点燃机构热情 期货资管规模激增
    2014-1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宁 ○编辑 剑鸣

      

      期货资管业务显然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上证报记者昨日通过一项权威数据了解到,截至今年前11月,期货资管规模已高达120亿元,这与前8月的66.7亿元相比,短短3个月时间,激增了近八成。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期货资管规模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机构投资者的入场积极性较高;二是三、四季度行情波动较大,获利机会增加。同时,12月份“一对多”业务的放开,以及配套政策的落地,将机构热情再度重燃,预计后期该项业务规模将再度扩容。

      记者此前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突破66.7亿元,这与2013年的12.6亿元相比,增幅达到了429%。而根据记者最新获得的数据,前11月期货资管规模已达到了120亿元,短短3个月的时间,该项业务规模又激增了近八成。

      “三四季度公司资管规模提升非常明显,各项业务指标都增加了一倍左右,其中包括了‘一对一’和与基金合作的‘一对多’两个方面。”北京某券商系期货公司资管负责人表示,目前与基金合作的“一对多”模式很受成熟机构投资者的青睐,通过这种模式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这点从期货保证金不断增长就能体现出来,产品机构化非常明显。

      这位负责人说,下半年资管规模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入场积极性较高,对结构化产品非常青睐;此外,三四季度行情波动剧烈,获利机会加大,多数投资者都选择套利模式交易,这也是推动资管规模不断扩容的主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12月初“一对多”业务的推出,极大提升了机构加快期货资管发展的热情。日前多家期货公司已向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交了业务申请材料,同时,也在加大对产品的创新力度,待业务牌照获批后,即可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产品备案。

      不过,也有部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变化不大。记者通过对北京和杭州的几家期货公司了解到,他们资管业务规模三四季度相对平稳,较上半年只有些许提升。

      差异化竞争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券商系期货公司人士说,公司与基金合作的“一对多”模式目前占比很大,双方各取所长。基金公司提供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通道,期货公司提供专业交易能力。后期不排除可能会在两种模式中选择一种,作为今后业务发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一对多”业务推出的利好下,未来资管业务规模仍将再度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