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特别报道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14财经印记那些交锋
  •  
    2014年12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特别报道
    2014财经印记那些交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4财经印记那些交锋
    2014-1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斐 ○编辑 孙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恩怨纷争。我们看到,2014年的江湖,张力十足、跌宕起伏、唇枪舌剑、扬威耀武:雷军跨界搅动一池春水,支付大战线上线下剑拔弩张;A股多空交锋成王败寇,市场牛熊之辩一争雌雄;北大政泉盟友反目,绿城融创兄弟成仇……

      我们更应看到,2014是矛盾的一年,转型的一年,思想和行动的交锋时时处处,未完待续。因为创新,所以未知;因为坚守,所以抗争。

      国泰君安VS安信证券

      年初,安信证券疾言厉色称“春来股市绿如蓝”,国泰君安则拈花微笑道“400点大反弹,漫山红遍”。如今,这成了今年A股的最好注脚。

      时至年末,国泰君安似乎取得了全方位的胜利,400点不仅实现了,而且还有可观“附赠”。成王败寇。经此一役,国泰君安得以摘获“新财富”策略分析银牌,而这块银牌去年的主人安信,则已从奖牌榜消失。

      甭管涨跌,A股市场,赚钱永远是硬道理。

      叶檀VS刘姝威

      A股牛相初显,万点之论再兴。曾以财务分析见长的刘姝威预测,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发展将推动股指越过万点,不过需具备五大前提条件。财经女名嘴叶檀则认为,股市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万点是难上加难。

      不同于名人间的骂战,这一次,叶檀与刘姝威是“和而不同”。为A股造梦,刘姝威说:当沪指越过万点时,意味着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基本完成。叶檀则有所保留,却依然指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万点会实现,有可能在数年之后,待市场改革、实体经济略有起色,到时看上市公司家数、业绩与市盈率才能得到结论。

      俄罗斯VS西方

      2014年,内外交争的乌克兰再度成为大国势力的对峙前沿。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围绕“地缘政治支轴”展开斗法,关系跌至冰点。“新冷战”的潘多拉魔盒似已微启。

      抛开满目疮痍、东西分裂的乌克兰不论,在西方制裁和油价走低的围堵下,俄罗斯经济已处境维艰。同时,制裁也反过来伤及欧洲自身,给其脆弱复苏再添一抹愁云。唯有美国经济一枝独秀,GDP增长曲线亢奋不已。

      可以肯定,若爆发“新冷战”,赢家永远不可能是那些火中取栗者。江湖险恶!

      张维迎VS林毅夫

      “政府到底该不该干预市场?”一个值得一辩再辩的问题。

      林毅夫坚持认为,政府干预市场是必要的,在这一点上,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唯一需要讨论的,只是下一步政府该如何干预的问题。而坚定的、纯粹的、彻底的市场经济倡导者张维迎则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政府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得更好。”政府应尽最大可能退出资源配置领域,需提防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一切倒退,而危机通常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辩论的关键从来都不在于谁的逻辑更加严密,论证更加充分,而在于核心问题能否在唇枪舌剑之中浮出水面。

      周其仁VS华生

      2014年,一篇《周其仁教授万字长言怒批华生,为九亿农民仗义执言!为农地入市恢弘正名!》的文章在网上疯传。这个标题党意味十足的题目“讨巧”地放大了矛盾,将学者间的观点论辩简化成了赤裸裸的抗争。但如所有的标题党一样,曲解的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正中靶心”。

      华、周二人的争论,不仅涉及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则问题,也涉及路径问题,这对于如何推进中国的城镇化,极具价值。

      数千年来,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而如今,新土改正走在路上。

      宋卫平VS孙宏斌

      孙宏斌曾对宋卫平动情:“你是我永远的大哥”。宋卫平也曾激赏:“融创绿城合作顺利,是1+1=5。而老孙的个人表现可以得高分,大概是90-95分。”未曾想,当日的一拍即合,最终演化成口水纷飞、硝烟四起。以致宋卫平数月后怒言,融创绿城合作是一场“野合”。虽然在宋口中,那个“老孙”还是兄弟,但他不忘补上一句“兄弟靠不住”。

      人们说“打虎亲兄弟”,人们也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绿城融创之争,是两个男人的信念之争,也是经营模式之争,更是地产转型的路线之争。绿城诞生恰逢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前十年:周转率无碍,成本不高,政策环境宽松;那时候的绿城有足够的时间雕琢产品,培养客户。如今,市场变了,可那个坚守梦想的宋卫平没有放弃。今时今日,胜负不重要,几经沉浮的绿城能否浴火重生才是我们真正想知道的。

      方正VS政泉

      2014年,政泉控股恐怕是最为“孜孜不倦”的报料者。其对北大医药代持事件,对方正集团李友等人涉嫌违法违规的实名举报,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正政泉之争高潮迭起,波及多个上市公司。

      这出年度大戏耐人寻味,昔日同舟共济的盟友为何倒戈相向?内幕交易如何认定?舆论大战何去何从?真相,真的只有一个吗?说到底,不过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AT新军VS宿将银联

      2014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硝烟弥漫,有暗战、有围剿、有突袭,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BAT三巨头攻城略地,线上线下全面出击;微信红包热闹未了,滴滴快的缠斗尽酣;支付宝、企鹅恩怨未平,银联大军再入战团……这一年的支付战,异彩纷呈。

      第三方支付就如同一条鲶鱼,不仅彻底改造了国人消费习惯,更推进了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和广度。新贵巨头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大时代已然来临。

      雷军VS董明珠

      从“十亿赌局”到“骗子联手就是小偷集团”,“董小姐”和“雷布斯”始于2013年底的掐架大戏在2014年达到了高潮。董明珠霸气外漏,咄咄逼人;雷军柔中带刚,进退有度。高手交锋,一招一式都耐人寻味:二人对垒不仅意味着模式经验的较量,也传递了各自的商业逻辑与思维路径。

      雷军,作为以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第一人”,野心勃勃,大笔押注,意图打造一个打通多条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其核心理念是聚合。董明珠,则在追求极致,产品的极致。

      雷董之争是商业模式的对抗,更是面对工业4.0时代的路线之争,没人知道确切答案,但小米和格力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正如业界评论:无论是雷军还是董明珠,都是从“野蛮生长”时代走过来的,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