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来,不少次新基金的净值变化已经与大盘涨跌高度对应,表明这些基金火速建仓大盘蓝筹,而且净值迅速攀升,也显示其仓位配置维持在较高比例。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最近两个月来飙涨的大盘蓝筹行情,最近一段时间,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从最近两三个月成立的公募基金建仓情况看,具有改革预期推动,具有低估值、高流动性双重优势的蓝筹依旧在风口,吸引不少基金火速建仓。业内人士看来,在蓝筹和新兴产业的跷跷板行情中,次新基金建仓蓝筹股,对市场或有引领效应。
高仓位火速建仓大蓝筹
从最近两个月成立的基金净值走势看,不少呈现出与大盘蓝筹走势相匹配的走势。在大盘V型震荡的上周表现非常明显。12月25日,大盘上涨百点涨幅为3.36%;12月26日,大盘再度上涨2.77%,两天飙涨一举收复此前两天的下跌,收盘创下阶段性新高。
从基金净值变化与大盘的涨跌变化看,不少次新基金的净值变化已经与大盘的变化高度对应。以海富通新内需混合基金为例,成立于11月27日的该基金,截至12月26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总回报已经高达25%。该基金净值变化显示,12月5日,该基金单位净值就高达1.144,表明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取得14.4%的收益,在接下来一周内,基金单位净值回撤到1.127,但是从12月12日到19日,就重新跃升至1.206。这同大盘蓝筹的表现高度契合,表明该基金极速建仓大盘蓝筹,而且净值的火速攀升,也显示其仓位配置维持在较高比例。
除了海富通内需混合,其他多只次新基金也呈现与大盘匹配的净值走势。以11月19日成立的圆信永丰双利A基金为例,12月25日上涨2.05%,26日上涨2.39%,而在大盘下跌的23日和24日,该基金则下跌了1.16%和0.2%,同大盘的表现对应明显。成立于12月4日的鹏华养老产业基金,最近一段时间的净值表现同样与大盘蓝筹相匹配,截至12月26日的最近一周涨幅为3.41%,与大盘的表现相契合。
除了上述几只基金以外,多只指数基金的净值表现也显示基金建仓迅速,其中10月30日成立的广发百发100指数基金,近期净值走势同大盘同样高度匹配。成立规模高达67亿元的工银创新动力基金,净值走势同样匹配大盘,但其仓位应该较轻。
据记者了解,在火速建仓的次新基金中,多只基金的仓位已经非常高,达到甚至超过偏股基金的平均配置水平。好买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4.09%,而有部分次新基金的仓位已经高达90%左右。
蓝筹依然在风口
借助最近一段时间的大盘上涨,让火速建仓的基金收获颇丰,除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斩获25%收益的海富通新内需混合基金以外,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这个成立于11月20日的基金,截至12月26日的总回报已经高达37%,尽管落后于同期上证50高达47%的涨幅,但是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基金而言,表明其建仓速度已经非常快。
次新基金火速建仓,主要源于对当下蓝筹板块的看好。在基金经理看来,蓝筹依然处于风口上,一方面是因为大盘蓝筹股相对于小盘股严重低估,已经成为估值洼地;其次是在大国战略确定的情况下,为过剩产能找出口而被追捧的“一带一路”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而国企改革、电力改革等实质性改革的预期,也助推市场向上而行。此外,在杠杆工具的发力下,融资资金多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大关,也是市场向上走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不同于在此轮行情中已经飙涨的新兴成业基金,新成立的基金不存在调仓换股的压力,所以建仓神速。
沪上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对于大部分规模在十几亿元以下的新基金来说,如果在过去新兴成长股处于风口的时期,如果不是基金经理对某只股票非常看好,很少会选择火速建仓,一般情况下也会选择缓慢建仓,否则很容易把建仓成本抬高,“但是在目前的蓝筹情况下,流动性非常好,对于部分当天成交量几十亿乃至上百亿资金的蓝筹股来说,一只基金几千万的买入量几乎没什么明显影响,基金经理大可炮火全开,把子弹全部打出去。”
跷跷板中压蓝筹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八行情,大盘蓝筹和新兴产业此起彼伏,跷跷板效应明显。在业内人士看来,跷跷板行情中,新增资金的表现至关重要,新成立的基金作为新的炮火,对于市场走向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新兴和蓝筹板块的二八效应明显,从大部分公募基金的净值表现看,其建仓主要集中于大盘蓝筹,而从市场整体表现看,未来应该是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但是目前非常明显是倾向于大盘蓝筹。
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成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共有59只,首募总规模高达910亿元,其中最近两周成立的基金规模多达530亿元,新增资金的入市,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上述基金研究人士看来,由于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07年以来几乎止步不前,尽管当前的基金管理总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但大部分是同类余额宝产品衔接的货币基金,投向股市的资金相对有限,在市场规模整体扩大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话语权与2007年牛市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背靠强大研究力量的公募基金,对市场的判断会引来追随者,尤其是最近两年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回归,对市场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