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际油价仍将在低位运行,至于能低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成本、减产两大因素。国际油价大跌,对于我国这样的消费大国,相当于大规模减税,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压力和能源成本。2013年我国进口2.82亿吨原油(1吨约等于7桶,折合20.6亿桶),国际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我国能节省20.6亿美元成本。眼下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正是加大进口,补仓石油战略储备、为提高国际原油市场定价话语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满平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路下行的国际油价,会走向哪里?笔者以为,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过三轮下跌行情,但每次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反弹。但本轮下跌与前三轮不同,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长周期看,在经历了差不多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整体上还没走出深刻的结构性危机,石油需求整体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油价跌至页岩钻探成本线附近或以下,但还没出现页岩油生产企业大规模破产。况且,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效率的提高,非常规油气生产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对传统原油价格的承压能力进一步增强。世界主要产油国或组织对“限产保价”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科威特、卡塔尔、沙特等国已明确表态明年一季度前不减产。
当前尽管伊拉克、乌克兰东部局势不稳定,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相互制裁,但全球主要原油资源国家或区域安全情势总体上相对平静。再加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健全,地缘政治较量逐渐转入幕后,地缘政治与安全因素对石油市场影响作用日益弱化。
近年来日益增强的金融监管压力逼迫多家大型投行削减甚至退出部分大宗商品市场,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已逐步淡出原油期货。这大大削减了投机资本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炒作。
综上所述,未来国际油价仍将在低位运行,至于能低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成本、减产两大因素。目前全球原油采掘成本价为每桶45至60美元,总成本约为每桶55至70美元。占美国原油产量55%的页岩油平均成本为每桶68美元。当前海湾国家有充足的财政盈余和外储支撑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低油价,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过度依赖原油出口收入的国家则处境艰难,如油价持续下跌,主要产油国减产保价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本轮油价底部很难再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那样跌至每桶30多美元,初步预计本轮底部应在每桶45至50美元之间。
国际油价大跌,对于我国这样的消费大国,相当于大规模减税,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压力和能源成本,降低其他大宗商品(包括天然气、煤炭)的成本,增强大多数需要以原油为原材料或燃料动力的行业的盈利能力,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据美银美林集团调查,在国际油价下跌30%后的第一年,我国GDP将因油价下跌而增长0.5%。
研究测算表明,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影响越来越大,近20年来油价变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程度增加了三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原油价格上涨10%,将导致我国CPI和PPI分别实际上涨0.31%、0.83%。成品油价格上涨10%,将使CPI和PPI分别实际上涨0.43%、0.91%。反之,能源价格大降,必将带动CPI下降,这对于成本传导能力较弱的企业和对物价更为敏感的居民,无疑是极大利好。
2013年我国进口2.82亿吨原油(1吨约等于7桶,折合20.6亿桶),国际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我国能节省20.6亿美元成本。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估算,因油价下跌,今年我国将节约250亿美元的原油进口成本。另外,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量仅够使用不足9天,商业石油库存可用14天,全国石油储备总共可维持22.7天,远低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最低战略石油储备要求。眼下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正是加大进口,补仓石油战略储备、为提高国际原油市场定价话语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产品配置不合理,造成能源过度消耗,浪费严重,并导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我国历次能源价格改革,由于时机不成熟与方式方法过于粗放,造成了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发部分居民的抵触情绪。如今,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由此带动的物价下跌,均为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较大的缓冲空间。
油价跌跌不休,当然也对我国经济有负面作用:强化了通缩预期,产生了“能源逆替代”,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也很不利于能源行业扩大再投资以及新能源、煤化工等石油替代产业的发展。
1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低于2%;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连续33个月处于负值区间。12月汇丰PMI指数初值为49.5,半年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引发外界对我国经济进入通缩的担忧。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原油价格下跌,不仅意味着输入性通缩增强,还会拉低国内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下降。
目前我国能源比价的关系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而天然气较石油价格偏低,较煤炭价格偏高。假设在不受强有力的行政约束及各种能源可自由转换的情况下,用户最佳选择次序必定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如今,我国天然气价格节节升高,而煤炭、石油价格却持续下跌,两者一比较,原本使用天然气的用户会优先选择石油或煤炭,从而产生“能源逆替代”,与“降煤、稳油、增气”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主要思路相冲突。同时,低油价可能会带来全社会增加石油消费,高耗能产业获得复苏机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
从原油上游勘探开发上看,油价越高,原油勘探开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就越有动力和能力扩大再投资。油价大降后,原油勘探开发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减少,企业不得不在维持现有投资状况下,调整投资计划。第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11.02%、6.2%;中海油油气收入下跌4.6%。目前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在能源生产消费中所占比例偏小,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大,油价下降,投资者对风电、光伏的投资热情也将打折扣。以煤制油为例,国际油价回落到每桶60美元以下,国内煤制油产业已不具备盈利条件。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新能源和替代性能源的投资势必也会大降,这是很让人担忧的。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