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保险法》新一轮修改正式启动
  • 中国企业家:颠覆与重塑
  • 保监会对险资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立规
  • 广东自贸区领五项试点任务
    分三层次向外辐射
  • 国内首单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发行
  •  
    2015年1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保险法》新一轮修改正式启动
    中国企业家:颠覆与重塑
    保监会对险资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立规
    广东自贸区领五项试点任务
    分三层次向外辐射
    国内首单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发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首单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发行
    2015-0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日前,国内首单贸易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由中信证券作为管理人和推广机构,向市场成功发行,并将于近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该专项计划在设计、发行过程中攻克了以贸易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交易中的大量技术难题,成功将债券市场资金与流动性较差的应收账款资产进行嫁接,有效提高了中央直属企业账面资产流动性,在引入低成本资金的同时,为市场化方式盘活央企存量资产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

      该专项计划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将用于向五矿发展购买符合预定标准的贸易应收账款。产品发行总额为29.41亿元,预期存续期限为发行之日起3年。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国内从2005年开始有专项计划项目发行,至今已有约10年时间。由于贸易应收账款具有多种独有特点,该类资产的证券化面临重重技术壁垒,因而以贸易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迟迟未能在市场出现。此次五矿发展应收账款专项计划项目填补了国内此类产品的市场空白,为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机构提供了宝贵的业务经验。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即达到2万亿以上的规模,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证券化对于其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金融通、调整财务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业内对该项目模式的市场前景普遍较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