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让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  
    2015年1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研究·宏观
    让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让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
    2015-0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投资率与消费率(%)

      2014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 标 1-11月份
    绝对量同比增长
    (亿元)(%)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29132317.9
    分地区    
      东部地区 13922116.1
      中部地区 9078318.3
      西部地区 6131920.4
    分产业    
      第一产业 861532.9
      第二产业 14699416.6
      第三产业 13571418.4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985532.0
      采矿业 73491.8
      制造业 1314861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68927.1
      建筑业 191837.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99624.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06733.8
      教育 167731.3
      卫生和社会工作 119148.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06620.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3511.4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32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9%,增速高于同期投资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6%,表明民间资本已在投资中居于主角地位。

      ■吸引社会有效投资,不仅可以稳定经济增长,还有利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能弥补原有投融资结构单一造成的资本流动僵化弊端,还能在行业内形成良性竞争,倒逼国企加快改革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民间投资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就业效应强,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依然受限,极大影响了其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尤其是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的增速也有所放缓,比重呈逐年回落态势,如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增强实体经济动能,值得思考和研究。

      

      

      □梁达

      文眼

      一直以来,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投资构成中,民间投资的占比虽然时有增加,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也在持续增长,但其意义与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关注。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的引擎,是一股活水,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活跃度。如何拆篱笆、疏渠道,让民间投资唱大戏,有很多学问。

      ——亚夫

      我国民间投资现在是什么状况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其统计范围主要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来确定,包括(1)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个体户、个人合伙等纯民间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2)工商登记注册的混合经济成分中由集体、私营、个人控股的投资主体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国家把鼓励社会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为民间资本列出涉及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油气管网设施等领域共80个示范项目,到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体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民间创办企业提供便利,再到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包括重大战略性投资领域和民生保障领域。将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既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同时也有效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题。

      1.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至2013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9%、60.3%、61.4%和63%,增速为32.5%、 34.3%、24.8%,22.7%,分别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7、10.5、4.2和3.1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32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4.6%。

      2.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

      分地区看,2014年1-11月份,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39221亿元,同比增长16.1 %,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90783亿元,增长18.3%,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61319亿元,增长20.4%,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3.第一产业增速领先。

      2014年1-11月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615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46994亿元,增长16.6%,增速与1-10月份持平;第三产业135714亿元,增长18.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5524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7349亿元,增长1.8%,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制造业131486亿元,增长16.7%,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689亿元,增长27.1%,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有啥作用

      1.稳增长、调结构的长效之策。

      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壁垒,引入社会资本之“活水”,对中国经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存在着高度竞争,也都存在着产能过剩。

      相反,那些具有投资价值、可以带来可观投资回报的行业和领域,虽然不存在产能过剩,但大部分都存在着垄断,存在着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市场壁垒,以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因此,加快民间投资,势必要打破行业垄断,让民营资本自由进入这些行业和领域。这不仅可以强化市场竞争,大大提高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经营效率,消除行业暴利产生的制度基础,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加这些行业和领域的产品供给,有利于建立稳定、平衡的社会产品供求关系。

      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可以推动民营企业、民间投资更多地流向对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与技术,更多地流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2.促消费、保就业的理想之路。

      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60%以上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近40%以上都来自工资性收入,城镇居民的70%以上、农民工的85%以上都在民营经济就业。只有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才会涌现大量创业者,从而创造更多的投资性收入;才会形成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城乡待业人员,从而创造更多的工资性收入。

      “十一五”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每年新创造10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85%以上,就主要得益于民间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消费率只有45%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有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2.7个百分点。因此,切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

      为改善民生,国家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将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都为民间投资的增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空间。广大民营企业要认清形势,善于把握机遇,争取新的更大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壮大第三产业的有效之策。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2008年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4%,2010年中等收入国家为55.9%,2007年低收入国家为49.9%,2012年我国这一比重只有44.6%,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即使与“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相比,也有1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纵使考虑到统计漏损因素,这一比重也仍然低于与我国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

      服务业涉及行业众多,门类齐全,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并存,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而关系到消费的增长。此外,服务业还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发展服务业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不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日益增加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建立以消费增长为核心的协调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不利于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因此,扩大民间投资,可以解除对民营资本投资于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限制,不仅可以改变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  

      4.新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演变的过程和结果,也是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的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民间投资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居住、商业娱乐等活动空间,也从空间上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进而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促进了城市内在功能和结构的完善,同时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13年的53.7%,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提高48.9个百分点,达到94.3%;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7.6%,比2000年提高33.7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8.9平方米,这些都与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

      

      加快民间投资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各地民间投资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规模偏小、行业集中、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等问题,部分行业的进入仍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民间投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民间投资结构调整仍有一定困难。

      由于民间资本多是小本经营,企业规模较小,信用程度不被认可,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尽管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比较超前,出台了许多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和具体落实中仍存在民间投资不如国有投资的观念,对民间投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单一,民间资本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资金仍然较为紧张,融资难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无论是财政资金,银行贷款,还是股票或债券融资,绝大部分投向了国有及控股经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从资金来源构成看,多数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而且自筹资金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比重下降,反映出民间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贷款门槛高、障碍多,仅靠自身资金积累很难尽快实现长足发展和转型升级。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影响下,银行信贷更多投向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私人借贷利率高,成本增大,也增加了经营风险。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投资结构的改善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2.民间投资规模相对偏小,发展后劲普遍不足。

      目前,民间投资中股份制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与国有投资相比,民间投资项目大多还集中在中小型项目上。民间投资规模偏小,一方面受民间投资主体规模的限制,民营企业大多为个体业主、家族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部分中小私营企业技术人才少,技术开发起点低,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的产品和产业结构雷同,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信息和服务,投资主体对投资方向和项目缺乏预见性,资本拥挤在少数行业内,造成重复投资、盲目竞争的现象,资源不能通过投资在不同产业间进行调整,无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3.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产业进入深度和广度不足。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细则,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受体制、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仍相对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和批零住餐业等传统行业,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的企业也大都集中在民营企业,而交通、水利、教育等行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尤其是民间投资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居多,大多是家庭经营或家族式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比较落后,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信誉偏低、市场信息不灵、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投资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间投资的管理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力度,努力改善民生领域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支持和帮扶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信息不灵、缺乏科学引导、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着民间投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趋利性明显,大多投向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没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导致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缺乏科学性,急功近利,经常一哄而上,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很完善,老百姓后顾之忧较大,往往更倾向于把钱存到银行,不敢去投资创业,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发展。

      2014年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存款余额已达近50万亿元,存在着巨大的民间投资潜力,但很多居民仍不敢贸然投资,储蓄很难转变成民间投资。一些地区尚未建立强有力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对民间投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行业布局进行引导,适合民间投资的信息、人才、技术等中介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健全。民间投资主体对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地区中长期规划等信息以及国内外的市场信息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接受的信息指导、法律咨询、技术培训等比较少。大多数民间投资仅凭经验来决定,难以根据市场要求科学决策,在经济结构和环境出现变化时,缺乏对变化趋势的把握,以至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过度投资和恶性竞争。

      

      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切实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扩量、提速、增效。

      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好有关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扶持民间投资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保障民间投资良好的增长势头。

      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扩量、提速、增效,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全州投资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好影响民间投资的突出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创新资源、增加技术储备,培育更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2.发挥民间投资激活市场的作用,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一是应规范民间金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展社区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信贷实现规范化、机构化和合法化。二是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通过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细则,提高投资收益,解决民间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以增强其投资积极性。三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相结合,让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使民间投资归于理性。四是着力推动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不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3.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合理调整、统筹和优化三次产业投资、行业、领域和区域投资布局及发展,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强化支柱作用,使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中担当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着力推进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提升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其新型化;要谋划长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规模化,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升级版。要注重区域投资重点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相符合,避免出现重复投资和产业同质化的倾向。

      4.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保持投资增长合理有效。

      各级政府的考核评价指标要防止“唯投资增幅”一刀切,要从各区域的实际出发,确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使确定的投资增幅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相一致,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和适度规模。如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域,要看投资对生态的保护投入,而不要只追求投资的规模扩张。同时,要增加一些考核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攀高速度,不比高数字,注重长远,注重提高投资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效地发挥投资对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5.加强服务和引导,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政府制定的投资政策、计划、城市规划,公布投资方向指导目录,努力为民间投资提供发展空间,运用价格杠杆对民间投资进行宏观调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民间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产业投资政策信息、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前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发布投资信息,使民间投资主体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及时把握宏观调控政策,了解投资领域变化,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