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不偏不倚
    最难拿捏
  • 华为颠覆式创新:发现成就N个霍去病
  • 特斯拉“酷”车领跑市场的秘籍
  • 人心变得有多快,市场预期变得就有多快
  •  
    2015年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不偏不倚
    最难拿捏
    华为颠覆式创新:发现成就N个霍去病
    特斯拉“酷”车领跑市场的秘籍
    人心变得有多快,市场预期变得就有多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偏不倚
    最难拿捏
    2015-0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晓晖

      中庸最大的意义正在于不走极端,不走极端就不会犯大错误,就不会倒退,进步慢一点没关系,稳稳当当地走,就很好了。超越实际的发展往往带来磕磕碰碰,甚至无端的灾难。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寻找到儒学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通之处,发扬光大,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儒学能维系专制社会超稳定状态两千年,自然有其特殊长处,因为儒学一直是两千年来国人的粮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儒学极广大而至中庸,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儒学有两个特征:首先涵盖很宽泛,几乎覆盖了从个人、家庭到国家修养的方方面面。古代的老百姓不识字,但不是不懂儒学,因为儒家的传统思想早就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另一个是,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取平均数,不是好好先生,更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寻找事物的真理真相,究竟本来;第二,不走极端,采取最实际、可行的办法去做事,不把事情做过头。

      因为儒家的中庸精神,儒家文化没有和其他流派产生过激烈冲突。比如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回头想想人生确实如此;比如学习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人要“三省吾身,不迁怒,不贰过,贫而乐,富而好礼”;比如孔子讲孝悌,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也告诫老人要“老来戒得”,大家都很赞同。

      也正是因为儒学的中庸精神,所以中国对外来的文化、宗教都比较友善,“请上座,敬香茶”,对外来文化吸收包容并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佛学进入中国之后,被文人们融合成了“禅学”,六祖慧能还写了一部坛经,“何处惹尘埃”、“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也流传下来,而寒山拾得的对话成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规范。

      总说儒家文化导致闭关锁国,其实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读书人并不乏开放的眼光。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个翰林,只有左宗棠学历低一点,是个举人。慈禧太后晚年犯混,对十一国宣战,正是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发起的东南互保,才避免了整个国家走向极端。晚清内忧外患,也促使儒学从宋明理学的窠臼中摆脱出来,从修身养性转向富国强兵,再转向救亡图存,可惜,历史给出的时间不够了。

      迫于救亡图存的压力,近代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也越来越走向极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理解,但当历史大河流过山涧,变得平缓之后,中庸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理乱之时,可以不拘泥方式方法,但治平之时,就要从革命的激情转变为执政的理性。

      儒学的中庸精神有广泛的意义。翻开一部经济学说史,最初是亚当·斯密学派,奉市场为圭臬,但发展到市场原教旨主义就走极端了,因为市场也会失灵,要不哪里来的经济危机?于是,经济学主流从市场转向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危机,让全世界对计划经济情有独钟,认为政府可以计划一切,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后来还是碰了钉子,连老牌资本主义英国也被迫启动了撒切尔新政。后来出现了新古典综合派,将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精髓融合,将市场主导与政府关键时刻的干预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庸的价值取向。

      中庸最大的意义正在于不走极端,不走极端就不会犯大错误,就不会倒退,进步慢一点没关系,稳稳当当地走,就很好了。超越实际的发展往往带来磕磕碰碰,甚至无端的灾难。

      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思想方法都来自儒学,比如说“三老四严”的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反对封建迷信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放眼当下,以德治国的依据也来自儒学,儒家是粮店,很多东西都能从谷菽稻麦五谷杂粮里找到依据。“富而好礼”,所以不可以开车撞人,更不能撞人之后“我爸是某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所以要查处通奸偷情包二奶的丑行。

      最初看很多贪官照片上网,觉得有点过分,这是否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呢?转念一想,既然官员吃皇粮,薪水来自税收,那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纳税人就有知情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理该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宣扬教化很必要,对作奸犯科者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不能少。只是教而后诛,更顺理成章一些。

      复兴儒学来得正是时候。只是,我们要以中庸的精神对待中庸的儒学,幻想树起儒学的牌位,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现实。孔子不是神。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寻找到儒学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通之处,发扬光大,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投资人,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