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货币“悖象”源自政策“结构性错位”
  • 宁波首开五星级酒店倒闭纪录
  • 如何适应信用交易成为常态的股市新格局
  • 深圳打开
    电力市场化新门窗
  • 世界经济正陷于多元化退潮后的乱流中
  •  
    2015年1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货币“悖象”源自政策“结构性错位”
    宁波首开五星级酒店倒闭纪录
    如何适应信用交易成为常态的股市新格局
    深圳打开
    电力市场化新门窗
    世界经济正陷于多元化退潮后的乱流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适应信用交易成为常态的股市新格局
    2015-01-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1·19”暴跌已过去了四天,看此后几天的沪深股市行情,似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千万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大盘持续暴跌局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被有效避免了,这应该说是令人欣慰的。

      不过,“1·19”暴跌也触发了投资人的深层思考:为什么一则规范券商融资融券行为的消息,竟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以至于股市以超过7%的下跌作为回应?其实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融资融券业务总体是平稳有序的,并没有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非适格客户参与融资融券的数量并不多,违规交易占比也是很低的。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例行检查,以及对所发现的问题的处置,完全是正常的,不应对此过度解读,更不能以此得出监管层要打压股市的结论。

      也许人们更多还是应该从本轮行情的市场特征角度来予以分析。大家都清楚,客观地说,沪深股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波行情,与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多是属于资金推动型的。而本轮资金推动又与过去不同,具有强烈的杠杆色彩。这也就是说,这次很多投资人是通过融资融券以及伞形基金乃至地下“配资”等形式,借了资金入市的,所以也有人将这轮上涨行情称之为“杠杆上的牛市”。

      无需否认,有不少投资人对“杠杆上的牛市”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股票投资本身风险就已不小了,杠杆操作则进一步放大了风险,是很不适合的。其实,这是有点绝对的说法,买房有没有风险?项目建设有没有风险?当然都有风险,但人们不还是照样向银行借贷买房、搞项目建设吗?放眼海外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司空见惯,甚至因为证券交易流动性好,投资标的变现容易,很多投资银行还热衷于推广此项业务。四年多前,融资融券获得正式批准,沪深股市就此进入可以使用杠杆的发展新阶段。四年来,“两融”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向股市提供增量资金,活跃交易,在融资标的中挖掘大牛股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杠杆上的牛股”早已经屡见不鲜,现在股市行情走牛,牛市在使用杠杆的背景下出现,毫不足怪。当然,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的工具,它是助涨助跌的,杠杆的使用既增加了收益,也放大了风险。因此此间所出现的牛市,自然也是涨起来比较急,一旦调整势头也会很猛。这是杠杆行情的特点。也因为这样,对待这样的行情,就更加需要谨慎,更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但这显然不是对杠杆牛市的负面评价。

      无疑,在沪深股市此轮上涨行情中,投资者是充分品尝到了信用交易所带来的好处,自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那么规范的融资融券行为。事实上,对于每个市场参与者来说,也都清楚这会放大风险,因此当几次传出监管部门要检查融资融券业务时,行情总会出现震荡,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了相关行政处罚措施后,就更容易引发大的震荡。很清楚,这既体现了杠杆行情的某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杠杆操作本身风险的认识。当然,从“1·19”的暴跌行情证明,这种认识恐怕也不很全面,因此还需要管理层出面澄清,以校正过激的市场反应。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错在有信用交易,也不是要否定杠杆牛市,因为这些都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果把控。必须看到,在现代金融条件下,信用交易早已成为常态,牛市不可能彻底离开杠杆。

      当然,“1·19”暴跌也确实给杠杆牛市敲了一记警钟,大家猛然发现在鼓励发展“两融”交易的同时,还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控制风险与抑制违规。在这次暴跌中,那些融资比例高的股票普遍跌幅比较大,甚至出现了“踩踏”,这就提示出管理层必须全面提高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杠杆可用,但切不能使用过度。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投资人已经不可能回避杠杆了。因此,该怎样尽快适应使用杠杆的市场,正视杠杆牛市提供的机会,同时全力做好相应的风险控制,就成为每个市场参与者面对的艰巨挑战了。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