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版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
  •  
    2015年1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B1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14版:信息披露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
    2015-01-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B13版)

    三花微通道已取得“浙发改外资函[2014]252号”《省发改委关于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在墨西哥建设微通道换热器生产线项目备案的通知》、“浙商务外经许可[2014]54号”《行政许可决定书》和“3300201400287号”《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二)标的资产是否存在影响本次交易情形或其他安排

    本次上市公司拟购买的标的资产为三花微通道100%股权,并已符合三花微通道章程规定的转让前置条件。三花微通道的公司章程不存在可能对本次交易产生影响的内容,相关投资协议不存在影响标的资产独立性的条款或者其他安排。

    (三)标的资产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本次上市公司拟购买的标的公司三花微通道是依法设立、合法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存在依据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需要终止的情形。三花微通道股东所持股权的权属清晰,历次出资不存在瑕疵,是真实、有效的。截至本预案签署日,上述股权不存在质押、冻结、司法查封等权利受到限制或禁止转让的情形。

    第五章 标的资产的业务与技术

    一、主营业务的发展情况

    (一)主营业务发展概况

    三花微通道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制冷空调系统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制造与销售。

    三花微通道经过多年研发,成功开发出微通道冷凝器、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热泵换热器、微通道水箱换热器等多类产品。目前,三花微通道已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制冷空调系统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生产销售企业。

    2007年三花微通道只有约5,000套微通道冷凝器投入市场,发展至2014年累计已有约有440万套微通道冷凝器销售至全球市场,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三花微通道2010年率先研发成功微通道蒸发器,从2012年至2014年累计已有约有58万套微通道蒸发器投入北美市场。2013年以来,公司研发的微通道热泵换热器在热泵市场已成功批量应用。公司已成为全球空调微通道行业的领先企业。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三花微通道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微通道冷凝器、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热泵换热器、微通道水箱换热器等,产品主要用于家用及商用空调、运输空调、热泵空调等领域。

    (三)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四)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三花微通道实施“以销售为导向、以客户需求组织生产”的生产模式。

    由于下游厂商之间的需求千差万别,三花微通道为不同客户生产的产品之间并不能完全通用,通常需采用定制生产的模式。公司首先会与下游厂商就其产品需求进行多次互动,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以确定最终的产品设计方案及制造工艺。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成功开发产品后,对客户批量供货。

    公司每年会结合客户的年度预测计划,整体规划年度产能。在每个月,客户一般会提前半个月向公司提供未来两个月的滚动需求计划以及下月正式要货订单。根据未来两个月的滚动需求计划,计划部通知采购部让上游供应商准备其原材料;在收到客户正式要货订单后,计划部提供物料需求计划给采购部进行原材料采购,同时通知车间组织具体生产。

    具体生产阶段,采购部根据计划部提供的物料需求计划确保原材料到位,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订单进行生产安排,合理组织公司产品的生产。质量部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验收入库。

    2、采购模式

    三花微通道的主要原材料为扁管、翅片、复合铝管等。

    公司对供应商的资质、资金实力、产品质量、交货周期、社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合格供应商的确认体系。双方每年签订年度供货框架协议,公司每个月给供应商发送具体订单。公司计划部每个月向采购部提供一份正式采购计划和下两个月的滚动需求计划,采购部采用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

    三花微通道主要采购流程如下:

    3、销售模式

    三花微通道的微通道换热器产品销售模式为以直销为主。

    公司与下游家用制冷电器、空调整机生产商或OEM厂商、制冷配件生产厂商等,通过招标或者谈判的形式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

    三花微通道目前业务以出口为主,通过与大型跨国空调整机生产商签订全球协议,在产品完成开发和认可后,客户在全球各生产基地按协议进行日常采购。

    三花微通道一直以“实现对客户的零距离服务”为宗旨和目标,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客户需求信息并作出快速响应,实现售前、售中、售后的零距离服务。

    (1)营销组织结构

    欧美部:主要负责北美、欧洲、中南美、印度市场的开发、新产品信息的输入、市场动态的分析,销售的预测及展望等。

    亚太部:主要负责国内、东南亚市场的开发、新产品信息的输入、市场动态的分析,销售的预测及展望。

    市场部:主要负责公司新品宣传、市场调研、项目管理、客户端新品上线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2)销售流程

    ①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客户进行产品宣传和技术交流,基于前期对客户信息充分了解和跟踪,了解客户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完成产品方案初步设计,做好售前深入调研。

    ②根据客户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参与项目投标。

    ③签订合同前,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中心对合同进行评审,校对合同条款并与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比较,与客户进行沟通。

    ④签署销售合同。

    ⑤产品设计完成后,由计划部下达生产任务通知单,通知生产部组织实施。

    ⑥营销人员对产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协调,并组织发货。依据合同约定,公司委派技术人员到客户现场,指导安装、调试。

    ⑦销售部负责执行合同收款程序。

    (3)产品定价

    销售部提出成本核算需要,提供客户图纸(或产品系数参数输入表)和《样件产品信息输入表》,并提交技术部转化为内部技术资料和物流清单,由财务部组织成本核算,其他各部门协助。财务部完成后提供核算结果,按流程报批后对外报价。

    (五)三花微通道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单位:万元

    【注】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

    (六)安全生产和环保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

    1、安全生产和环保情况

    三花微通道主要产品为微通道换热器,上述产品生产过程不存在高危险或重污染的情况。

    三花微通道已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和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对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并采取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

    2013年以来,三花微通道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不涉及使用对环境有害的设备或材料,也不存在任何国家禁止的有害物质排放、噪声制造等情形,不存在环保未达标的情形。2015年1月5日,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出具了《证明》,根据该证明,三花微通道自2013年1月1日以来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未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

    2、质量控制情况

    三花微通道按照汽车行业通用标准TS1699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流程。由于家用及商用空调的微通道换热器属于全新产品,在国内没有现成可以参照的控制标准,公司认真分析了欧美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自身的产品出厂控制规范标准并用以执行。该标准在某些技术参数控制上的要求,都高于欧美标准的相关要求。

    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是美国最权威的产品安全认证机构,同时也是美国产品安全标准的创始者。欧洲市场对于承压产品和设备实行市场准入管理(欧盟承压设备指令PED),对民用和商用的承压产品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管控。

    在微通道换热器领域,三花微通道是国内首批通过UL产品体系认证以及拥有PED(欧盟承压设备指令)压力产品生产认证的企业之一。

    (七)主要产品技术水平

    二、交易标的行业特点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三花微通道主要产品为微通道换热器,公司所属行业为“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业”中的“换热设备制造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三花微通道所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34)”。

    微通道换热器是指换热器通道水力直径在0.5-3mm的换热器,主要由多个平行孔的扁管、集流管、翅片三部分构成,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钎焊工艺制作而成,满足清洁生产制造技术,是空调热交换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微通道换热器应用广泛,除家用及商用空调外,还应用于精密空调、制冷运输空调、食品冷链、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机械、制药等领域。

    目前空调的换热器主要是采用铜管铝翅片式换热器,以铜管为主干管路,外部连接铝箔翅片。相较于铜管铝翅片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在降低空调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未来工艺技术和铝合金材料的不断发展,微通道换热器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热泵、复合热源(空气源与太阳能)热泵热水机、二级能效及以上制冷空调压缩机、微通道和降膜换热技术与设备、电子膨胀阀和两相流喷射器”属于鼓励类项目。三花微通道主要产品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均属于上述鼓励类项目。

    (二)行业管理体制

    三花微通道所属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等部门监管,并接受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的自律监管。

    国家发改委为宏观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中长期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等履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等职能。

    工信部负责拟定工业发展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技术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

    科技部负责牵头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统筹协调共性技术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承担各细分行业的自律职责。目前三花微通道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及商用空调,属于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自律监管。

    (三)法律法规及政策

    与三花微通道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及具体政策核心内容如下:

    (1)《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及清洁制造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企业要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4)《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加大共性节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加快节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信息技术与节能技术融合产生的新型关键共性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节能装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装备制造企业以及特色化、专业化中小节能装备制造企业。

    (5)《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走向家电强国的关键时期,家电工业要基本建立起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度得到显著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自主品牌在国际上影响力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得到提高;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6)PED 97/23/EC

    欧盟压力设备指令PED97/23/EC是压力设备管理标准法律,要求所有在欧盟成员国使用和流通的,达到压力值范围的产品设备,都需按照该法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和监控。该法规对于压力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控制,要求对压力设备进行准入制管理和高额的罚款约束。

    (7)美国联邦关于房间空调器的能效限制标准

    2011年4月,美国能源部(DOE)在联邦纪事(FR)正式公布了房间空调器和干衣机新能效标准的最终法规。DOE确定房间空调器新能效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14年6月1日,规定了此后生产或进口至美国的房间空调器应满足联邦新能效标准10 CFR 430的要求。

    (8)欧盟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

    为了更好的完成欧盟2020年的能源目标,欧盟于2012年颁布了新的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该指令提出,到2020年欧盟区域内的能源消耗量要减少20%,并要求各成员国在2014年6月5日前将此指令转化为法律法规或者条例开始实施。该指令规定,从2013年4月30日起,欧盟各成员国需逐年报告本国所取得的能效提高进展,且此后每3年,各成员国还应提交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

    (9)欧盟F-GAS法规

    2015年1月1日欧盟将正式实施温室氟化气体法规(简称F-Gas法规),旨在到2030年时将欧盟境内F-Gas的排放量控制到2014年排放量的1/3,并将氢氟烃化合物(HFCs)的排放量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F-Gas是指一系列工业应用非常广泛的人造氟化气体,主要由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三个部分组成。这类气体因为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经常用作会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温室氟化气体(包括HFCs、PFCs、SF6)工业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全球变暖潜值(GWP)非常大。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约方,欧盟与成员国为了更好履行相关减排义务,由欧盟委员会出台了最新版关于温室氟化气体的法规REGULATION(EU)No517/2014,该法规简称F-Gas法规,这部法规是原法规REGULATION(EC) No 842/2006的加强版。

    F-Gas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确立了包含使用、回收和处理温室氟化气体的规则,以及相应的辅助措施;规定包含或使用性能依赖温室氟化气体的一些特定产品和设备投放欧盟市场的条件;规定温室氟化气体特定使用条件;确定对投放欧盟市场的HFCs进行总量控制,实施配额分配制度。

    (四)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换热器行业概况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全球换热器产业的总市场规模约为500亿美元。其中,欧盟和美国这两大市场的规模约占200亿美元,占全球换热器市场40%的份额。

    全球换热器市场新的增长点主要集中于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金砖四国”及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其中,“金砖四国”约占全球换热器市场30%的份额。换热器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供暖、制冷空调、食品冷链、机械、制药等领域,其中以石化应用规模为最大。

    2010年中国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其中,石油化工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市场规模约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约80亿元;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40亿元;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规模。此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换热器,这些市场共计约有130亿元的规模。到2014年,中国换热器市场规模已达到706亿元。

    2010-2020年中国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按是否为压力容器,换热器可分为换热压力容器和非压力容器换热器两大类;按照传热表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分类,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型换热器、板型换热器、其它形式换热器三大类;按换热机理不同可,可以分为水冷设备、风冷器和蒸发式冷却设备。此外,还有按照传热过程、所用材料、用途、传热面的紧凑程度、流程情况、流体的相态等分类方式。

    2、微通道换热器典型可替代的换热器应用领域概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空调产品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节能低碳环保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对空调整机技术的进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空调整机性能关系比较密切的核心空调部件之一——换热器,也不断发展升级,换热器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了空调的耗能水平。而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比较,结构完全不同,从设计到制造都具备整体的比较优势,微通道换热器因其采用具备更高换热效率的多通路铝扁管,波纹形翅片(开若干百叶窗)组合整体焊接,同时具备节省空间、节约冷媒、耐压等优势,适应了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势必逐步在商用及家用制冷空调、冷冻冷藏等行业优先得到应用,替代传统翅片式换热器。可以合理预见,随着全球市场对相关产品要求的提升,以及相关国家对节能、环保等政策要求的不断规范,各国对节能降耗环保产品的大力扶持,全球空调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产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微通道换热器应用广泛,除应用于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外,还应用于精密空调、大巴车、冷藏冷冻等领域。在空调领域,换热器产品一直相对比较单一,以翅片式换热器为主。随着本世纪初,美国、韩国的一些企业尝试微通道换热器在住宅空调上的应用,微通道换热器逐渐引起国内外企业的广泛重视,作为一个新产品,美国的Delphi和York两家公司最早合作推出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住宅空调产品;在国内,三花微通道于2007年推出了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新产品。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典型的可替代领域为风冷式换热器,其典型代表为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冷链等领域。根据日本供暖与制冷新闻JARN、产业在线ChinaIOL的相关数据,经合理估算,全球换热器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冷链等领域的风冷式换热器总规模至少在500亿元以上,其中微通道换热器现有实际比例不到5%。全球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冷链等领域的风冷式换热器市场,将成为微通道换热器现阶段的主要替代空间,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领域的替换优势

    ①微通道换热器介绍

    长期以来,空调制冷行业面临环境破坏和能源消耗的挑战,提高空调设备的可靠性和能效比是挑战的解决之道。在过去二十年中,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其高效、节能、紧凑、轻巧的特征得到充分的验证,但微通道换热器在制冷空调上的应用目前仍在逐步导入阶段。

    典型的家用空调(热泵)系统如下,由压缩机、膨胀阀、室内机换热器(蒸发器)和室外机换热器(冷凝器)四大部件和其他空调部件组成。空调系统内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将热量排出,其后经过膨胀阀(或其他节流机构)节流成低温低压的两相流体,再进入到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最后回到压缩机中,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冷凝器和蒸发器是与室内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的关键部件,对于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冷暖空调中实现制冷、制热的热交换元器件,以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热量的交换,是制冷及冷暖空调的关键部件,适用于中央、单元式和房间空调器等空调系统,主要由微通道换热扁管、波浪形翅片、集流管以及隔板等其他附件组成。作为微通道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微通道扁管内有多个微通道孔,用于制冷剂流通,水力直径在0.5-3mm。当通道尺寸小于3mm时,气液两相流动与相变传热规律不同于常规较大尺寸,通道越小,微尺度效应越明显,当通道内径小到0.15-1mm时,对流换热系数可增加50%-100%。与传统的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提高30%以上。

    微通道换热器尺寸紧凑,这大大减少了材料用量和制冷剂注入量。在同等制冷效率下,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的铜管翅片换热器相比,其体积减少30%,重量减轻50%,制冷剂充注量可以减少30%。微通道换热器可通过多流程设计,适应制冷剂相变变化,实现优化制冷剂侧压降,提高系统性能。此外,微通道换热器所使用的铝材属于百分之百可回收材料,相比铜材也更加环保。

    ②微通道换热器对比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的优势以及替换原因

    与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高效紧凑

    由于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多孔扁,且翅片与管子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得其与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翅片与扁管间采用钎焊技术,消除由换热管到翅片间的接触热阻,提高了导热性能;2)铜管铝翅片换热器,通常有圆柱绕流现象发生,其换热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应用了扁管,其产生的热边界层有益于强化空气侧的传热;此外,其空气侧的气流组织更好,减小了迎风阻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可有效地减低风扇的功率;3)微通道换热器中多孔扁管的使用,使得制冷剂被分成若干个平行通道,由于水力直径明显的减小,换热系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制冷剂被分布到若干个通道中,其质量流量和速度只是适当的增加了,不会带来过多的内部压力损失。由此,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相对于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有着显著的提高。

    B、整体性能提升

    冷凝换热系数的提高和高面积/体积比,以及波纹翅片形成的压降减少,可使冷凝器的体积大大缩小。研究人员用平行流换热器代替半径为7mm的圆管冷凝器,发现由于管侧和空气侧性能提高可节省55%材料,同时空气侧压降降低。目前将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家用空调,证实了其体积比传统空调小1/2左右,制冷剂使用量节省30%,对其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

    C、百叶窗翅片侧流体换热与流动性能匹配

    当雷诺数从50变到1200的过程中,翅片厚度与翅片间距的比值对流动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百叶窗几何体的百叶窗角度较小的时候影响更为明显。当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角度较小时,将翅片厚度与翅片间距从0.05增大到0.15,流动效率降低达35~40%。

    D、微孔管内部流体换热与流动匹配

    对于R134a冷媒,在挤压成型的多孔扁管(带翅片和不带翅片)中,当水力直径为0.44<<1.564hD mm时的冷凝效果,发现传热系数和压力梯度随着水力直径的减小而增大。

    (2)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

    ①空调行业的市场容量及发展预测

    A、家用空调行业发展状况

    全球家用空调销售额及变化趋势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ChinaIOL

    家用空调是典型的适合集中生产、全球营销的产品,产业分布向低成本、强配套体系、大市场的国家集中,目前家用空调主要集中在亚洲生产。ChinaIOL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家用空调销售额约700亿美元、销量约1.24亿台。

    B、中国商用空调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户式中央空调行业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ChinaIOL

    从2008年经济危机后,全球商用空调市场逐步回暖。整个市场的动力来源于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上升,特别是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规模的上升,导致商用空调产品需求总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市场。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商用空调设备制造国,中国市场的商用空调以中央空调为主,2013年户式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已达398.80亿元。

    C、亚洲和北美两大空调市场容量预测

    亚洲和北美占了整个空调市场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其中,亚洲作为空调市场的需求量的第一大市场,其经济增速相对较好,为空调消费打下了良好基础,且亚洲是空调制造的集中地。未来随着亚洲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空调需求量将快速发展。

    亚洲(除中国)空调市场未来规模趋势预测

    单位:万套

    数据来源:ChinaIOL

    北美空调市场为全球第二大空调市场,属于非常成熟的市场,整体的空调需求较为平稳,以更新换代的需求为主。随着近两年美国进入空调冷媒切换期,空调新品需求量将得以快速提升。

    北美空调市场未来规模趋势预测

    单位:万套

    数据来源:ChinaIOL

    ②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情况

    A、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前景

    根据日本供暖与制冷新闻JARN、产业在线ChinaIOL的相关数据,经合理估算,全球换热器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冷链等领域的风冷式换热器总规模至少在500亿元以上,其中微通道换热器现有实际比例不到5%。随着微通道技术方案逐渐被市场接受,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将会快速扩大,前景非常广阔。

    a、商用空调市场的微通道换热器

    根据JARN相关数据,2013年全球中央空调冷水机组中风冷机组的总量为69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以单台空调中至少配置一台风冷换热器,按照其售价的10%保守估算,中央空调风冷换热器的市场规模约为42亿元。

    b、家用空调市场的微通道换热器

    产业在线ChinaIOL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家用空调销量约1.24亿台。家用空调产品(如窗机、分体机、一体机、单元式空调等)均配有两台风冷式换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以每台空调配置2台风冷换热器,按照风冷换热器平均单价100元保守估算,家用空调设备的风冷换热器总规模约为248亿元。

    c、其他领域

    冷冻冷藏设备同样大量采用风冷式换热器,目前,其主要形式也是管翅式换热器。根据JARN的预测,随着中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工业化和食品冷链现代化程度提高,全球商用制冷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8年有望达到380亿美元。由于冷冻、冷藏行业采用的换热器大小不一,按照风冷式换热器价值占比10%的不完全估计,该领域微通道换热器潜在市场规模至少在230亿元以上。

    热泵热水器行业是随着热泵技术发展起来的新领域。截至目前,该设备采用风冷式换热器和缠绕式铜管换热器,可以使用微通道产品、微通道内胆换热器来替代。根据JARN的统计,2013年全球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市场容量约为163万套(其中中国市场88万套),比2012年同比增长19%。按照每台热水器的换热器400元保守计算,其换热器市场规模至少约为6.5亿元。

    总体来看,全球微通道换热器市场潜在规模至少在500亿元以上。

    B、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

    从2011年至2013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全球家用及商用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19%,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新技术的广泛接受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但美国和欧洲等高端空调市场的表现明显趋好,受益于美国家用及商用空调市场的微通道换热器技术应用已日趋成熟,其中:美国市场2012年相比2011年只有5.44%的增幅,但2013年相比2012年增幅达到9.60%,呈加速趋势。

    全球家用及商用空调微通道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美国空调微通道换热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全球家用空调的分布来看,有近50%的用量集中在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家用空调机型以热泵为主,但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技术应用在2014年才趋于成熟,这也是微通道产品在家用市场增幅不大的原因。未来3~5年内,随着国内空调厂商对微通道技术的接受,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2015-2019年中国空调微通道换热器行业需求量预测

    单位:万台

    数据来源:天虹博睿调研中心

    C、微通道技术的替代空间

    随着HFC制冷剂R410A的应用,空调系统面临着重新设计以适应新制冷剂的要求。微通道换热器在21世纪初逐渐进入北美家用空调市场,替代传统铜管翅片式换热器,获得了主要空调厂家如Carrier、Trane、Johnson Controls等的广泛认可,在北美市场已经有10年的应用历史。根据JARN的相关数据,北美家用及轻型商用空调本土生产总量约为600万套,2014年微通道换热器在北美市场的总使用量约为80万套,占北美空调市场总量的13%。在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如韩国、中国、印度等,微通道换热器也不断在空调及制冷领域扩展,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单位:亿元

    【注】根据JARN及ChinaIOL数据:(1)全球风冷式换热器的市场规模至少在500亿元以上;(2)风冷式换热器市场规模按照全球空调市场5.66%的自然增长率谨慎预计。

    一方面,微通道换热器目前的全球覆盖率尚不足5%,在全球范围内节能环保政策驱动下,未来几年,若微通道产品的切换不断加速,将给微通道换热器企业带来广阔及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于目前至少500亿元的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尚有至少475亿元的巨大市场尚待开发,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冷暖机型及欧美地区的室内机市场,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基本处于空白,属于典型的蓝海。

    另一方面,微通道换热器领域,三花微通道的市场份额目前已全球领先(截至目前在空调微通道换热器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31%),尤其是在能效比要求较高的美国及欧洲国家,三花微通道的市场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凭借其全球制造基地布局、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体系以及突出的研发技术实力,在未来全球市场竞争中,三花微通道将继续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因此,基于微通道换热器广阔的市场及公司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核心竞争优势,三花微通道将进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业务也将快速增长。

    D、微通道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

    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制冷行业上尚属逐步导入应用的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在成本和节能因素的推动下,微通道换热技术成功从汽车行业应用到空调制冷行业。随着空调市场的发展,微通道等新技术在空调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

    a、空调能效标准提升等节能要求推动微通道换热器的快速应用

    面对全球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降低空调能耗、提高空调产品的机组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的节能政策。2011年,美国能源部(DOE)正式公布了房间空调器和干衣机新能效标准的最新规定,房间空调器联邦新能效标准比原旧标准的能效比提高了10%,并确定从2014年6月1日后生产或进口至美国的房间空调器应满足联邦新能效标准的要求。此外,美国能源部还重新确认了针对美国境内生产或进口到美国的家用中央空调器和热泵产品的能效标准,主要区域的空调制冷季节能效SEER从13提高到14,并将于2015年1月1日实行。2012年11月,欧盟在官方公报(OJ)上公布了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该指令建立了一个在欧盟范围内促进能源效率措施的共同框架,以确保欧盟达到2020年能源效率提高20%的终极目标,并为2020年后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铺平道路。日本空调市场早已有成熟的空调能效“领跑者制度”,并于2010年和2012年提高了家用空调的能效标准。

    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3%,其中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左右,国家对空调的能效要求越来越高。节能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近期空调行业各项产业政策所围绕的核心。我国在空调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变频空调能效水平较2010年提高20%,到2020年较2015年再提高20%。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颁布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等一系列文件,加速空调产品的升级换代。空调能效比国家标准的改变和实施,将促进微通道换热器的快速应用。短期来看,空调整机制造厂商需调整其产品结构,加大对微通道换热器的采购量;长期来看,随着节能环保型空调逐渐被市场及消费者接受,空调产品的更新需求将逐步显现,增加微通道换热器的需求。

    b、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空调制冷剂的替换推动微通道换热器的需求

    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了CFC以及HCFC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暖的影响,对世界空调制冷剂的替代制定了时间计划。

    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完成了对HCFC制冷剂的淘汰,R410A、R134a等HFC制冷剂已广泛应用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市场,并且开始寻找对全球变暖影响更小的HFC、HFO等新制冷剂。对于发展中国家,2007年的蒙特利尔修正案要求将HCFC制冷剂在2030年要基本完成替代。中国正在积极对应环境新要求,除了使用HFC制冷剂进行替代外,还加入到全球空调制冷剂替换的大潮中,逐步开始应用CO2、丙烷等天然介质进行替代。

    在北美市场,随着HFC制冷剂R410A的应用,微通道换热器逐渐进入北美家用空调市场,获得了主要空调厂家如开利、特灵、江森自控等的广泛认可,已经有10年应用历史。在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微通道换热器也已经成为单冷空调冷凝器的主流换热器产品。

    CO2制冷剂在蒸发潜热、比热容、动力黏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优势,若采用合适的制冷循环,CO2制冷剂在热力学特性上可与传统制冷剂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但是CO2制冷循环为超临界循环,压力很高,在空调系统中高压工作压力要到13MPa以上,设计压力要达到42.5MPa,这对压缩机和换热器的耐压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结构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前提下,微通道换热器是同时满足耐压性、耐久性和系统安全性的必然选择。

    (五)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微通道换热器是空调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机的质量水平,是整机厂特别关注的核心部件之一。空调整机厂商对微通道换热器配套厂家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有严格要求,要求生产厂商能够根据空调整机构造、设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同步进行配套设计开发。

    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生产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极其广泛,是机械、电气、流体控制、制冷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综合集成,需要各类专业化、多元化人才的通力合作。此外,微通道换热器在设计、工艺、装备、材料、检测、安全等方面均有其特殊要求。

    2、转换成本壁垒

    空调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其供应链已经基本完善,已经完成对制冷零部件的市场认可。新进入企业必须经过多年的市场验证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微通道换热器作为空调的核心部件,下游空调企业对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一旦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后,将持续保持下去,从而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转换成本壁垒。

    3、资质壁垒

    欧美市场是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主要市场,也是对家用及商用工业产品的要求门槛的较高市场,进入该市场需要通过UL认证、PED认证、原材料的RoHS环保指令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这就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生产资质壁垒。

    (六)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对空调需求量增加,市场空间增大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欠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人们对家居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的销量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家庭节能意识的增强,对高能效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上述因素将促进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快速应用。

    (2)空调整机厂商的竞争转向技术和质量的竞争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发达国家逐步将传统的制造业转移至中国,中国已成为空调产业第一大制造基地,预计中国的制冷空调产业未来3-5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空调整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由原先成本驱动的价格竞争,而是逐步转向产品技术及产品质量的竞争,优势企业将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高标准来提升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3)空调无氟化和环保新冷媒应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空调制冷剂的更新换代,以及变频及恒温除湿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空调及制冷零部件生产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已不仅仅是降温或取暖,空气品质、噪声水平等要求都促使空调产品向着多功能、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在2014年实施了新一轮的APF能效等级制度,促使空调产品更加环保、节能、高效。

    (4)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居生活观念的改变,升级换代的家用空调在欧美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东南亚、中东及日本也保持着对一般空调产品的大量需求。

    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人民币升值对产品出口存在不利影响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出口的微通道换热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有所下降,相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发展。

    (2)原材料价格波动

    原材料占微通道换热器的生产成本比重较大。近年来,铝价格的波动导致厂商生产成本波动,并对行业的整体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或灵活定价的能力,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当前,我国微通道换热器制造企业自动化程度相对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正经历较大的结构性转变,企业劳动力用工成本逐步上升,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较为突出。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劳动力价格和供给将成为长期影响我国制冷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征

    微通道换热器的工程背景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和90年代出现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传热问题。1981年,Tuckerman和Pease提出了微通道散热器的概念;1985年,Swife,Migliori和Wheatley研制出了用于两流体热交换的微通道换热器。随着微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制造水力学直径10~1 000um通道所构成的微尺寸换热器。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使用微通道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紧凑型的交叉流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采用钎焊工艺制造,其技术特点为将组装好的微通道换热器产品放入到NB焊接炉中,通过脱脂、喷淋、烘干后转入到气体保护马弗炉中加热并精确控温,实现翅片与换热管、换热管与集流管之间的焊接,使之焊接成一体。

    微通道换热器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总管等零部件组成,所有零部件都采用同种铝金属材料,经高温焊接后制成成品。产品主要特性包括:

    (1)扁管内部有多个微小的通道,改变了内部流体的流动形态,极大地提高了管内侧的传热效率和换热面积。

    (2)微通道管具有更少的内容积,可以降低制冷剂充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已经扩大到蒸发器,整个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更加减少,并且系统不需设置贮液器。

    (3)散热翅片采用计算机优化设计,有很高的翅片密度,并有多个开窗以增加空气侧的扰动,提高传热效率。翅片和扁管之间采用钎焊连接,提高了强度和换热效率。

    (4)铜管铝翅片式换热器使用中会由于电化腐蚀,导致翅片与铜管接触松脱,使换热效率大大降低。微通道换热器采用抗电化腐蚀设计,使产品的服务寿命显著提高。

    (5)微通道管平行连接,可以补偿制冷剂相变引起的压降。

    (6)由于铜材和铝材之前较大的价格差异以及重量上的差别,微通道换热器相比铜管翅式换热器有着一定的价格优势。

    (八)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

    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微通道换热器行业本身周期性不明显,主要受下游空调市场需求的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也会受到国民经济整体景气程度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影响。

    2、行业的区域性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市场主要分布于欧美,近年来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空调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国内及其他新兴市场将成为微通道换热器销售的下一个重要增长点。

    3、行业的季节性

    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微通道换热器行业受下游空调市场的影响,销售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在夏季和冬季销量相对较多。

    (九)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1、主要进口国贸易政策

    《1930年关税法》、《1974年贸易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1933年农业调整法》、《1979年出口管理法》、《1988年出口促进法》、《与敌国贸易法》等是美国对货物进行进出口贸易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此外,美国还与加拿大、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互惠的贸易安排。

    《1930年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是规范美国关税制定和征收的主要法律。美国对除古巴以外的所有 WTO 成员方实施最惠国关税待遇。此外,美国通过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安排提供优惠关税待遇。

    2、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发起多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钻杆、铝挤压材、钢制轮毂、钢制高压气瓶等产品,未针对中国微通道换热器产品发起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三、交易标的核心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一)核心竞争力

    1、全球化多层次营销网络体系

    三花微通道重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市场服务能力,与客户尤其是世界著名制冷空调整机厂商保持“零距离”,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市场营销网络,重视本地化人才团队的培养,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市场组建销售分支,聘请国际化人才,持续高质量服务客户,为全球客户提供操作指导、维修、检查、保养、回访与技术培训等服务。销售网络分布详见下表:

    2、贴近客户的全球制造基地布局

    三花微通道在全球各主要客户市场建立了生产基地,分别布局在中国、美国和墨西哥,做到靠近主要客户制造,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具体布局图如下:

    3、高技术产品(蒸发器和热泵)市场应用领先

    三花微通道的研发机构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应用,并早于市场成功开发出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热泵换热器等产品,并获得充分的技术竞争优势。

    a、微通道蒸发器

    公司冷凝器产品成型后,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空调室内机上。开发前,微通道换热器的排水能力及制冷剂分配等技术难题一直困扰整个行业,导致行业不认可微通道换热器在室内机上是个可行的技术方向。公司成功开发出独特的“A型蒸发器”,于2011年成功应用于北美关键客户的美式家用空调室内机中,率先得到行业主要客户认可并大批投入使用。该产品使用多项自主开发技术,解决了制冷剂分配均匀性、制冷剂排水等问题,而且自主研发的扁管折弯技术可将微通道换热器折弯成A型或者多排结构,使微通道蒸发器的性能显著提升,且实现了降低充注量和轻便紧凑的特点。此后,公司研发团队不断扩展蒸发器应用,成功开发出国内家用空调室内用柜机微通道蒸发器(又称“平板蒸发器”)和北美商用屋顶机用微通道蒸发器(又称“双层蒸发器”)。公司三种微通道蒸发器(A型蒸发器、平板蒸发器、双层蒸发器)可以适用于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空调机型。

    b、微通道热泵换热器

    在空调领域,热泵技术一直都是技术发展的热点,其制热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电热模式,因此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新能源技术。在全球空调市场上,中国70%以上产品、日本90%以上产品、美国及欧洲约30%的产品,都是热泵换热器产品,因此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型空调产品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上存在结霜、排水、制冷剂分配等问题,限制了产品只能在单冷空调产品上使用。公司从2009年开始组织力量,开发应用于热泵室外机上的微通道换热器,于2012年成功应用于北美关键客户的美式家用空调室外机中,这是微通道热泵换热器率先在美国市场上得到批量应用的典型案例。

    在微通道热泵换热器的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多项自主研发技术,解决了制冷剂分配均匀性、结霜快、折弯失效等问题,在长期运行后得到客户的认可,并成功大批量应用于该客户的14SEER以及13SEER能效等级的产品上,使得该客户产品能在2015年美国新能效标准生效时具有更好的竞争力。目前,三花微通道正组织研发力量,进一步开发商用热泵及国内家用空调使用的热泵产品。

    4、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

    经过多年投入和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从早期新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再到工艺技术开发的完整研发体系。公司研发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深入把握客户对微通道产品的需求,制定研发方向和计划,并自主开发。

    ① 研发团队优势

    三花微通道不断引进海外高端研发人才,并拥有制冷空调、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机械自动化、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硕士人员从事研发工作。

    ② 起步早,技术经验丰富

    公司2007年成立时是当时首批进入中国制冷空调领域的微通道厂家,经过7年的开发,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经过不断优化,产品日趋成熟。

    ③ 研发方面与客户密切合作

    三花微通道积极与北美关键客户合作,在美国佛罗里达Daytona海滩设立了微通道在腐蚀环境的长期测试点,跟踪微通道换产品在腐蚀海洋环境的运行寿命。在测试过程中,根据客户反馈的运行2年的数据,三花微通道的产品比关键竞争对手的产品,最大腐蚀深度更低,可靠性方面更具优势。

    (二)行业地位

    从国际制冷行业的发展格局看,制冷供应链的众多跨国公司相继把制冷产业的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给国内制冷零部件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正成为全球制冷基地,但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市场仍然在美国及欧洲。

    根据ChinaIOL相关数据测算,三花微通道2013年在全球空调微通道换热器的市场占有率为25%,2014年占有率为31%,在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全球产能布局的支撑下,公司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海外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已逐步占据北美家用市场的大多数份额,并逐步取得在商用市场的领先地位。三花微通道核心客户已涵盖Ingersoll Rand(Trane及ThermoKing)Carrier、York、Nordyne、Daikin、JCI、LG、格力、美的、海尔、TCL等世界空调的主流品牌,依靠广泛的客户群体,三花微通道已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花微通道为全球首批商业化开发、制造、推广制冷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的企业之一,公司核心技术涉及产品的设计结构、制造工艺、外观等各个方面,研发和技术工艺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且相关产品已在北美市场得到批量应用。

    基于全球家用及商用制冷空调微通道换热器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承担了中国冷冻空调行业微通道换热器的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并作为第一起草人,参与制定了JB/T 11967-2014 《冷冻空调设备冷凝器用微通道热交换器》行业标准。

    随着国内外客户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计划,购置钎焊炉、自动组装机等关键先进装备,迅速补充生产能力,成为全球家用商用空调、机房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行业最具竞争实力的厂家之一。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1、德尔福(Delphi)

    德尔福派克电气公司(Delphi)成立于1890年,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沃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厂商,世界500强企业。德尔福公司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目前,德尔福生产和销售40多个系列产品,包括电子与安全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电气系统和热交换系统,其中微通道换热器属于热交换系统零部件之一。

    2、丹佛斯(Danfoss)

    丹佛斯(Danfoss)1933年在丹麦建立,是一家总部设在丹麦的全球性跨国公司,提供机械和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其在国内换热器板块主要由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丹佛斯(杭州)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组成。

    3、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下转B15版)

    排名单位名称销售金额(2013年度)占比
    1第一名17,204.1429.21%
    2第二名13,720.4823.29%
    3第三名5,792.779.83%
    4第四名5,193.918.82%
    5第五名2,540.904.31%
     合计44,452.2075.47%

    排名单位名称销售金额(2014年度)占比
    1第一名34,268.3944.82%
    2第二名20,797.5427.20%
    3第三名4,719.486.17%
    4第四名3,335.784.36%
    5第五名3,182.434.16%
     合计66,303.6286.73%

    排名单位名称采购金额(2013年度)占比
    1第一名8,284.0824.68%
    2第二名3,914.8711.66%
    3第三名2,827.318.42%
    4第四名1,267.853.78%
    5第五名1,116.453.33%
     合计17,410.5651.86%

    排名单位名称采购金额(2014年度)占比
    1第一名13,004.8025.59%
    2第二名8,699.7317.12%
    3第三名2,979.295.86%
    4第四名1,971.273.88%
    5第五名1,401.342.76%
     合计28,056.4355.22%

    排名单位名称应收账款余额(2013年末)占比
    1第一名4,323.6051.95%
    2第二名1,132.4713.61%
    3第三名1,042.3012.52%
    4第四名506.076.08%
    5第五名462.895.56%
     合计7,467.3389.72%

    排名单位名称应收账款余额(2014年末)占比
    1第一名9,785.5870.15%
    2第二名1,995.1314.30%
    3第三名773.885.55%
    4第四名514.183.69%
    5第五名379.522.72%
     合计13,448.2996.40%

    序号产品名称核心技术技术水平所处阶段
    1美国家用空调冷凝器第二代16mm换热管型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美国商用空调冷凝器1.第四代换热管型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新型翅片结构改善折弯能力
    3美国家用空调蒸发器1.高性能换热管型及竖直扁管形式国际先进水平大批量生产
    2.扁管折弯设计及工艺
    3.新型翅片改善排水性能
    4.分配管优化设计
    4美国家用热泵室外换热器1.高性能换热管型及竖直扁管形式国际先进水平批量生产
    2.集流管折弯设计及工艺
    3.新型翅片改善排水性能和折弯
    4.分配管优化设计
    5国内家用空调柜机蒸发器1.高性能换热管型及竖直扁管形式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分配管优化设计
    3.风侧噪音控制
    4.制冷剂侧噪音控制
    6美国商用空调蒸发器1.双排蒸发器制冷剂分配优化国际先进水平大批量生产
    2.大尺寸蒸发器扁管折弯工艺
    3.控制冷凝水吹出水盘
    7卡车及冷藏车用水箱换热器1.高效水箱换热管型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水箱装配工艺
    3.耐腐蚀性能改善
    4.水箱检漏设备及质量控制
    8运输车辆冷凝器及水箱换热器一体化组件1.高效水箱换热管型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冷凝器及水箱总成装配工艺
    3.耐腐蚀性能改善
    4.粉末喷涂工艺
    9国内家用空调冷凝器高性能低成本12mm管型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10R32制冷剂用冷凝器新型环保工质R32的性能及可靠性匹配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11热泵热水器内胆换热器1.新型微通道换热器设计国际同行业水平小批量生产
    2.新型微通道换热器制造工艺
    12商用涂层冷凝器1.电泳涂层产品前处理工艺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电泳涂层产品涂覆工艺
    3.电泳涂层膜厚及折弯控制
    13冷凝器长寿命合金应用1.长寿命合金的焊接制造工艺国际同行业水平大批量生产
    2.长寿命合金的Zn层控制
    3.长寿命合金的折弯性能控制

    颁布时间相关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颁布单位或组织
    200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务院
    2006《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
    2008《“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
    2009《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
    2010《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201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发改委
    2012《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国家电协会
    1997压力设备PED 97/23/EC欧洲议会和理事会
    2011房间空调器和干衣机新能效标准10 CFR Part 430美国能源部DOE
    2012欧盟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欧洲议会和理事会
    2014F-GAS:No.517/2014欧洲议会和理事会

    年份20132014E2015E2016E2017E2018E2019E
    风冷式换热器全球市场500亿元528.28558.15589.72623.07658.31695.54
    微通道产品全球切换率<5%切换率不断提升 → 微通道换热器巨大的市场空间

    地域各地区网络设置地点
    国际北美事务所美国密西西比
    欧洲事务所法国巴黎
    印度事务所印度孟买
    国内华南所广东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