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聚焦地方两会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避险情绪左右金价
    闪光之后或将暗淡
  • 关注高票息收入招商产业债严控风险稳健投资
  • 正解市值管理(上接A1版)
  • 银监会严格委托人资格 贷款套利此路不通
  • 信托QDIE获批中诚信托跨境业务全牌照
  •  
    2015年1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研究·财富
    避险情绪左右金价
    闪光之后或将暗淡
    关注高票息收入招商产业债严控风险稳健投资
    正解市值管理(上接A1版)
    银监会严格委托人资格 贷款套利此路不通
    信托QDIE获批中诚信托跨境业务全牌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正解市值管理(上接A1版)
    2015-01-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正解市值管理

      (上接A1版)

      如前文所提,笔者认为合理的市值管理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依次递进开展:第一方面,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创造出价值。第二方面,经营所创造的价值。第三方面,做好信息披露,让市场可以看到价值,从而出现溢价。

      最终,市值管理的结果将体现在公司股价的溢价上,这种溢价来自于公司的经营绩效溢价、来自于行业地位环境的溢价、来自于投资者偏好的溢价等等。

      在实践中,市值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如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份回购、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分拆上市、并购重组、企业战略与品牌营销等。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是内外结合的组合拳,但更应该注重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企业战略与品牌营销等内部管理手段。并购重组扩张等当然也是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第一大前提就是必须严禁涉及内幕交易等市场操控的行为,这是底线和原则。

      市值管理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的挑战。一是区别对待民营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激励。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国有及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国企改革前,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多是中央或地方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其名下的股票市值与个人无直接利益关系,且管理层普遍缺乏市值考核及股权激励,因此,其市值管理的动力略显不足。而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多为自然人,股价的高低直接关系个人财富,市值管理的动力充沛,少数上市公司甚至想尽办法借市值管理的名义进行股价炒作。这几乎是两个极端。因此,想要用一套科学有效、统一评价的市值管理标准规范所有上市公司暂时还比较难。譬如对国有企业而言,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更合理激发其市值管理的动力。而民营上市公司对于股价的“念念不忘”则需要监管部门明确界限、合理引导,防止其陷入包装、炒作、股价管理的误区。

      二是要重视市值管理对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业内普遍认为,西方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市值管理在中国难以实施。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市企业的市值基本可以反映企业价值,因此其价值管理才更可以体现市值管理这一说法。而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扭曲了市值管理。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市值管理对于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平滑非理性波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它就像一把双刃剑,需要监管部门合理运用。用好了,可以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出基础性的贡献,用不好则可能让市场多走几年弯路。

      三是研究改善市场整体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牛长熊短”的市场运行格局,从根本上改善公司市值。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创造,不仅要从本质上改善公司市值,还要改善市场整体运行风格。

      

      市值管理与国企改革

      以往国企改革重做大,本轮国企改革重做强。以往二级市场炒作国企改革的核心逻辑是资产重组,是一朝乌鸦变凤凰,是做大的逻辑;而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逻辑是通过引入外部力量,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是做强的逻辑。员工持股计划和高管持股计划可能是最普遍的混合所有制实现方式。

      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逻辑是用混改带效率,在反腐限薪的背景下,激励效果最好的员工持股计划和高管持股计划应被较多实行。目前由于没有相关细则,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上限、混改的程度都待定,一旦落实,方案必如雨后春笋。

      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可以实现国资、民资共赢。

      一方面,要构建国资流动平台,强化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除国企利润直接上缴财政之外,货币形式存在的国企分红和退出得到的资本应全部划至全国社保管理机构以充实养老基金,再以财务投资形式重新回笼到资本市场进行保值增值,即实现国有资本积累成果的全民共享。这就要求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以市值考核为核心。

      国有资本从管理者转变为“出资人”,最看重的应该是股东回报,因此未来完全有可能把市值管理纳入国资运作的考核重点。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和员工持股计划,将有效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利用市值管理的手段推动公司提升股东价值,充分实现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功能,而不是股东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在上市公司中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上市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市值管理工具,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开展市值管理工作。(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