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明星私募产品募集遭“秒杀”
  • 首批10家期货公司
    启动股票期权开户工作
  • 保证金总体净流入 机构疯抢小盘股
  • 经济总量数据支持A股走牛
  • 股票期权交易100问(七)
  • 负面消息纠缠 沪指险守3300点
  •  
    2015年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明星私募产品募集遭“秒杀”
    首批10家期货公司
    启动股票期权开户工作
    保证金总体净流入 机构疯抢小盘股
    经济总量数据支持A股走牛
    股票期权交易100问(七)
    负面消息纠缠 沪指险守3300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票期权交易100问(七)
    2015-0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股票期权,作为金融衍生产品,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期权经营机构来说,风险控制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上交所股票期权交易中的保证金制度是怎样的?熔断机制是怎么回事?上交所针对期权异常交易又有哪些风控措施呢?

      五、风险控制

      90. 什么是开仓保证金、维持保证金?

      期权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其中,交易保证金包括开仓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开仓保证金是指上交所对每笔卖出开仓申报实时计算并对有效卖出开仓申报实时扣减的保证金日间额度。维持保证金是指用于担保合约履行且已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

      交易所的保证金水平设置以较大可能性覆盖了合约标的连续两个交易日涨跌的风险,期权经营机构对客户收取的维持保证金水平在此基础上上浮一定幅度。

      91. 保证金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保证金的最低标准由上交所与中国结算规定并向市场公告。保证金标准调整的,在当日结算时对未到期合约的所有义务仓持仓按照调整后的标准收取保证金。期权经营机构向客户、结算参与人向委托其结算的期权经营机构收取的保证金标准,不得低于上交所、中国结算规定的保证金最低标准,并应当与自有资金、证券分开,专户存放。

      92. 什么是期权交易的熔断机制?

      在连续竞价交易期间,当期权价格出现快速大幅波动时,类似保险丝一样,自动暂停连续交易,进入短期集合竞价阶段,这就是期权交易的熔断机制。这种机制的好处是不仅可以给市场一个冷却和反应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防范错单交易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

      93. 在连续竞价交易期间,什么样的情形可能触发期权交易熔断机制?

      连续竞价交易期间,合约盘中交易价格较最近参考价格上涨、下跌达到或者超过50%,且价格涨跌绝对值达到或者超过该合约最小报价单位5倍的,该合约进入3分钟的集合竞价交易阶段。集合竞价交易结束后,合约继续进行连续竞价交易。根据市场需要,上交所可以调整期权交易的熔断标准。

      94. 什么是最近参考价格?

      上述提到的最近参考价值,是指合约在最近一次集合竞价阶段产生的成交价格。开盘集合竞价阶段未产生成交价格的,以期权合约前结算价格作为最近参考价格。盘中集合竞价阶段未产生成交价格的,以进入该集合竞价阶段前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作为最近参考价格。

      95. 期权交易在11:27-11:30之间或者14:54-14:57间达到熔断标准的,那么期权交易会受到何种影响?

      期权交易在11:27至11:30之间达到熔断标准进入盘中集合竞价的,在11:30前未完成的集合竞价阶段,延续至13:00后的交易时段继续进行。期权交易在14:54至14:57之间达到熔断标准的,直接进入收盘集合竞价。

      96. 期权交易达到熔断标准时合约标的停牌的如何处理?

      期权交易达到熔断标准进入集合竞价阶段时,合约标的停牌的,期权交易相应停牌;合约复牌时,已接受的申报按照集合竞价成交价格的确定原则进行撮合,此后合约进入连续竞价交易。

      97. 期权交易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都有哪些?

      期权交易异常情况包括以下情形: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技术故障、重大差错或者市场操纵等原因,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部分或者全部期权交易不能正常进行,或者因合约标的连续涨跌停等原因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期权市场出现重大风险。

      98. 上交所可以对期权异常交易采取哪些风险控制措施?

      期权交易发生异常情形的,上交所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与程序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

      (1)暂时停止交易;

      (2)临时停市;

      (3)调整保证金标准,一般会提高保证金水平;

      (4)调整合约涨跌停价格;

      (5)调整合约结算价格;

      (6)调整合约到期日及行权交割方式;

      (7)更正合约条款;

      (8)调整期权经营机构或者投资者的持仓限额;

      (9)限制期权经营机构或者投资者的期权交易;

      (10)要求期权经营机构或者投资者自行平仓;

      (11)强行平仓;

      (12)取消交易;

      (13)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期权交易出现前款规定的异常情况,以及上交所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将及时向市场公告,并立即报告中国证监会。

      99. 期权合约交易可能被实施暂时停止交易的情形有哪些?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交所可以对期权合约交易实施暂时停止交易:

      (1)期权合约交易价格出现重大异常波动;

      (2)期权合约交易或者合约标的交易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对期权交易秩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3)上交所认定的其他异常情形。

      暂停及恢复交易的时间由上交所决定,并予以公告。

      100. 哪些情形发生时,上交所可能调整期权合约条款或者数据?

      根据市场需要,上交所可以对期权合约条款进行调整。常见的为除权除息调整,即合约标的发生除权除息的,上交所在除权除息当日,对该合约标的所有未到期合约的合约单位、行权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后,合约代码最后会增加A(第2次调整则为B),同时,对除权除息后的合约标的重新挂牌新的期权合约,合约代码后无字母。

      特殊情况下的调整为: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技术故障或者重大差错等原因,导致期权合约条款、结算价格、涨跌停价格、行权现金结算价格、开仓保证金标准以及与期权交易相关的其他重要数据发生错误时,上交所可以决定对相关条款或者数据进行调整,并向市场公告。

      免责声明: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作为投资者了解股票期权业务的参考资料,关于股票期权业务的具体规定请以上交所官方网站(www.sse.com.cn)发布的相关业务规则为准。同时,上述内容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