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杜兰特名著《历史的教训》
⊙叶 雷
2015年伊始,中纪委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真有进步吗?”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之问启示我们,反腐具有长期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固然是中纪委推介的原因,然而,该书的真正价值远不仅于此。季羡林先生在1999年第一期《博览群书》杂志发表的书评就曾预言该书“很可能会像旋风一样的风行大陆,并引发大陆学术界关于历史,关于文明,关于人类的一场大争论,它将成为中国新世纪新一轮启蒙运动的催化剂与导火线。”
季老先生是这样介绍威尔·杜兰特的:“他和胡适先生都是大哲学家杜戚的学生。他以《哲学史》一书成名,更以《世界文明史》一书达到其六十年学术生涯的巅峰。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而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的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杜兰特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过中国,他在成书于1934年的《东方的遗产》中就认为“中国文化乃是世界文明重大成就之一”,并预言“很可能将会比美国富有,很可能将会与古代中国一样,在繁荣和艺术的生活方面,居于领导世界的地位”。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1500万字《世界文明史》的精华。杜兰特先生之所以要写这本书,他自己的说有两大原因,一是“这些内容或许会对当今事务、未来的可能性、人性和国家组织有所启发”;二是“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对人类经验的审视,而非个人的启示录”。季羡林先生之所以强调该书的启蒙意义,正在于“历史的教训”,在杜兰特看来,或许真的只是“教训”而已,但对于我们,则有着鲜明的预判和方法论意义。在第一章“犹豫”中,他就鲜明地指出了历史研究的“教训”,若历史编纂只是收集整理史实,那就“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只能算是一个行业、一门艺术和一种哲学”;“历史嘲笑一切试图强迫将其纳入理论范式或逻辑规范的举动;历史是对我们概括化的大反动,它打破了全部的规则:历史是个怪胎”。为了避免“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历史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类行为的本质,以及人类的前途究竟会如何?”
《历史的教训》深入解析地球、生物学、种族、人的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战争、增长、衰退、进步,每一章的逻辑都非常清晰,先提问题,然后分析规律性因素,点评前人研究成果,接着详述关键因素的演进路线,最后得出“教训”。比如第二章“历史与地球”,从“历史具有烦人的二重性”说起,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之后得出结论,“当制海权在商贸和战争领域中让位给航空权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历史上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并指出,“只有富于想象力和主动性的领导者,以及坚韧勤勉的追随者,才能将可能变成现实;而且只有类似的组合,才能克服成千上万的自然艰险,创造出一种文化。是人类,而非地球,创造了文明”。
不同于一般西方学者,威尔·杜兰特不仅未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反而从根本上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他认为亚洲的文明是形成希腊与罗马文化的背景和基石,埃及和东方才是现代文明之源。加之他的历史研究,几乎包括了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所以他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比如“保守人士抵制变革与激进人士倡导变革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天堂与乌托邦,就像井里的吊桶,当一只上升时,另一只就下降”,“把自由搞成绝对的,它就会在混乱中死去”。
在“经济与历史”那一章中,杜兰特强调“财富集中是自然的而又不可避免的”,“只要有贫穷存在就有神祗”,“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这种集中程度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众多穷人数量上的力量与少数富人能力上的力量势均力敌,此时不稳定的平衡便会造成危险局势。历史对此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或者是通过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财富;或者是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行分配贫困。”
在“社会主义与历史”中,他又提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生物学与历史”那一章中已列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我们今天读《历史的教训》,还须回到历史本身。威尔·杜兰特从1912年开始写《世界文明史》,1975年完成《拿破仑时代》时已九十高龄。期间,不断修订再版,《历史的教训》是在修订《世界文明史》第五版时所写,成书于1968年。尽管杜兰特已准备好了《达尔文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的写作大纲,但实在没有精力完稿了。用杜兰特的“风尚”一词来说,《历史的教训》是在特定时代的特定“风尚”中完成的著述。
正因为如此,《历史的教训》更大的意义在于启蒙。所幸,《历史的教训》的写作风格,实际上已告诉了我们,这与其说本历史经验谈,不如说是对人类史的哲学思考,更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史的哲学方法论。历史在前行,杜兰特的书还没写完,在《爱因斯坦时代》之后,至少还应有《博纳斯时代》(博纳斯·李是互联网发明者)。如果后人写完再来总结,或许“历史的教训”又会有新的内容。
《历史的教训》之于中国的意义,恰如杜兰特在第四章“种族与历史”中说的:“不是种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民族: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创造了人类形态。与其说是英国人塑造了英国文明,还不如说是英国文明塑造了英国人;如果一个英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英国文明的烙印,即便在蒂姆巴克图吃晚餐的时候也要穿戴整齐,这就说明不是他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而是文明控制了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