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信息披露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宽松风潮席卷全球
  • 股票期权试点初期稳字当先
  •  
    2015年2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宽松风潮席卷全球
    股票期权试点初期稳字当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宽松风潮席卷全球
    2015-02-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仿佛一股旋风,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太地区,全球多家重量级央行近期相继推出宽松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弱

      ⊙记者 王宙洁 实习生 卢梦匀

      

      尽管澳元在今年1月遭遇史无前例的重挫,57岁的格伦·史蒂文斯仍然决定跨出一小步。他领导的澳大利亚央行3日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这是该行时隔18个月再度扣动降息扳机。

      史蒂文斯的决定或许出于无奈,执掌澳央行近十年间,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如同其他十几家央行的首脑们一样,他正在见证并参与的是一个超级宽松时代。仿佛一股旋风,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太地区,全球多家重量级央行在一个多月内相继推出宽松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弱。

      但在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眼中,部分国家央行的处境岌岌可危,他认为,“中央银行就像是悬崖边的负鼠,完全无视它们面临的风险。”

      

      宽松阵营不断扩大

      澳大利亚央行3日宣布,将隔夜现金利率目标下调25个基点至2.25%,该行上次降息是在2013年8月。在做出降息决定之前,占该国出口收入20%的铁矿石价格重挫。降息的消息让澳元兑美元汇率在当日交易盘中一度大跌超过2%,随后缓慢回升。澳元自去年9月开始走软,迄今兑美元已下跌约17%,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位。

      有海外媒体分析称,近几个月来,格伦·史蒂文斯一直在力图通过口头干预压低澳元汇率,目的是希望借此提升澳大利亚经济的竞争力。无独有偶,近两个月来,除了美联储以外,宽松潮几乎席卷全球各大主要央行。新西兰央行暗示做好降息准备、新加坡在常规政策周期之外意外宣布下调新元政策区间斜率,而印度、挪威、加拿大及丹麦央行均已经下调利率。欧洲央行在1月份甚至祭出大手笔的量化宽松政策。

      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卡本认为,在整个亚洲地区,增长乏力及通胀快速下降在某些情况下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不管是以降息还是以压低本币汇率的形式,各央行的行为模式越来越清晰:尽管各界广泛预期美国今年晚些时候将加息,但是亚洲正在放松货币政策。

      不过,这些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仍不得而知。史蒂芬·罗奇对此略有担忧,他在近日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道,量化宽松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政策的“3T”,即传递(Transmission,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渠道)、牵引(Traction,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和时间一致性(Time Consistency,当局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具体承诺目标的坚定信心)。尽管金融市场欢呼量化宽松的到来,更不用说美联储的踌躇满志,但基于“3T”的分析表明欧洲央行应该三思而后行。在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撕去了纪律和连贯性的伪装。

      

      新兴市场遭遇倒春寒

      在这些大力度的宽松政策起效前,外汇市场率先感受到痛楚。澳元兑美元汇率在今年1月份重挫超过5%,花旗集团预计,澳元未来三个月还将下跌3%。新兴市场的感受则更为强烈,由20种主要新兴市场货币组成的一项彭博指数上周五收报78.2973,为1993年该数据开始统计以来最低点。

      美元是这段时间来外汇市场上的常胜将军,而支撑其走势的除稳健的经济表现,还有美联储的政策。尽管在最近一次政策会议上暗示6月份之前不会加息,但外界对其将在今年内加息的预期高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对此指出,全球宽松政策对新兴市场而言利大于弊,因为这会抵消美联储收缩货币供应量带来的影响。但假如美联储加息,那么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会不断贬值。

      在一些分析师眼中,贬值的货币将为一国带来亮眼的出口数据和国际竞争力。但《格兰特利率观察家》主编吉姆·格兰特指出,“在后雷曼时代,货币更像是一种公共政策工具。过去7年里,各央行像变戏法一样发行了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货币。然而,繁荣依然没有到来。”他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投资者为暴跌的利率和欧洲央行推出货币刺激方案举杯相庆。虽然他们渴望获得金钱回报,但他们并未好好思考金钱的本质。

      徐明棋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各个国家在考虑外部因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做决定。比如油价的下跌,对能源进口国来说是比较好的情形,这时候就不应该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对汇率的稳定不利。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近日也在海外媒体撰文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供应过多,而需求过少的世界。”他表示,结果是尽管央行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但持续的反通胀甚至是通缩压力仍存在。鲁比尼称,要想让货币刺激措施行之有效,则需要与当前的财政刺激相结合,这是所有主要经济体所缺失的部分。不过,我们也可以看见,目前欧元区、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在寻求实施不同的财政紧缩以及整合措施。

      下转封三·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