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路演回放
  • 4:要闻
  • 5:新闻·市场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9:新闻·公司
  • 10:路演回放
  • 11:专版
  • 12: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超级大户的江湖崛起
  • 震荡市更需合理调整资产配置
  • 国寿称未买卖民生银行股票
  •  
    2015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新闻·财富管理
    超级大户的江湖崛起
    震荡市更需合理调整资产配置
    国寿称未买卖民生银行股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超级大户的江湖崛起
    2015-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京城10亿级“超级大户”如何玩转A股?本报2月3日刊发的独家调查《“超级大户”A股行踪图》,首次披露了这一隐秘群体的冰山一角。

      那么,“超级大户”们从何而来?在凶险莫测的A股市场,他们如何赚得“第一桶金”?在各路股神“走马灯”式换场的市场江湖,他们又如何做到长盛不衰?上证报记者再次溯本求源,还原“超级大户”的青葱岁月以及他们的江湖崛起史。

      

      超级大户的“青葱岁月”

      在最初的几年市场搏杀中,和很多早年入市的股民一样,他听过消息,跟过庄家,做过涨停板敢死队,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初,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刘敬,已晋升为山西太原一家“中”字头国企的年轻科级干部。不过,在下海潮的时代裹挟中,正值青葱岁月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平庸的厌倦和对财富的渴望。

      在做出从国企“停薪留职”的决定后,刘敬尝试过多种“赚外快”的生意,而通过“包车皮”倒煤到港口的几单业务,也让他初尝赚钱的滋味。不过,这一过程需要打通很多关系,还要有一副能喝酒的好肠胃,这让他渐渐萌生退意。

      1995年,刘敬开户进入资本市场。在最初的几年市场搏杀中,和很多早年入市的股民一样,他听过消息,跟过庄家,做过涨停板敢死队,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直到他买入并长线持有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给我的启发是,与其为每天市场的波动追涨杀跌地焦头烂额,不如在相对低位重仓持有一只有潜力的成长股。”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刘敬坦言苏宁电器一役,成为他在股市上扭亏为盈的转折点。

      2003年,刘敬携七八十万本金只身闯北京,也是从这一年起,他正式告别“实业”成为一名“全职股民”。随后,他依靠重仓持有几只重组概念股、ST股和成长股,实现了12年资产超百倍的增长,从而晋身“超级大户”。

      十年前,当以刘敬为代表的第一批“职业股民”,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A股游戏通关利器,并朝着“超级大户”目标一步步迈进时,很多同期从国企下海的年轻人,仍沉浸在实业创富的黄金时代。

      几年前,已提前实现财富自由的王先生成为职业投资者,通过过去几年的牛熊历练,他也跻身“超级大户”行列。目前,他正计划发行一个私募,希望借助西方的量化交易系统帮客户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而在山西,煤炭行业曾被视为获取暴富的最佳途径,大量腰缠万贯的“煤老板”正是那个煤炭黄金时代的产物。不过,随着煤炭整合和行业盛极而衰,煤老板们也在尝试新的资产增值保值之道,股市正是其中之一。

      “以前煤矿过亿都不舍得卖,前几年还能卖几千万,现在几百万都没人愿意接手。”一位来自山西的私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实业赚钱再也难续过往暴利的现在,很多勉强守住财富的煤老板,已经转战自己并不熟悉的资本市场了。

      

      风格迥异的操盘手法

      调查发现,无论是以刘敬为代表的价值派,还是以赵先生为代表的趋势派,身处A股市场的“超级大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政策的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

      

      如何从几十万本金,做到亿万身家?每一位“超级大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念和操盘手法。北京晋商汇富资产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超级大户”刘敬也自有一套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应A股市场的投资体系。

      “我跟你说实话啊,我没有什么内幕消息,也不听重组的传闻,只依靠公开信息判断和分析,淘到潜力公司就重仓买入。”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边吃边聊中,刘敬坦言曾经因为买入量过大,他多次成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

      投资重组股,如何确定投资标的价值,而非所谓的“赌”?刘敬的逻辑是,只要中国新股发行实行审批制,上市公司这个“壳”就能称之为资源,不会被轻易放弃。相反,由于一些公司股价已落入低位,更容易“乌鸡”变“凤凰”。

      而一旦锁定的标的,刘敬就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频繁做短差,而是至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半年到两年,直到盈利50%以上才考虑卖出,然后再去寻找下一家在底部徘徊同时“有故事”的公司。

      在资产过亿的“超级大户”群体中,与财富积累来自股市不同,依靠实业完成大部分原始积累、半路杀入股市的“实业派”玩家更具代表性——不同于前者自成体系的盈利模式,后者的操盘手法更加犀利,风格转移与切换更加频繁。

      来自山东的赵先生是北京某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早年他做矿产生意累积了亿万身价,这两年生意不好他干脆卖掉了公司,除了部分资产委托给私人银行打理外,他还亲自操盘一个股票账户,账户起始资产超9位数。

      在进入A股之前,他们多有自己的实业,或地产、或商贸、或煤矿,也有通过炒房赚得第一桶金的。商人的直觉告诉他们,什么东西供不应求,就去抢什么。因此,他们不会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寻找被市场错杀的“烟蒂”,而是在某一轮行情刚刚启动时第一时间跟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赢取最大的收益。

      “去年蓝筹股的那一拨行情,显然是有钱人推动的。”在去年12月接受记者采访时,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直言,这些人行动很快,手法狠,他们就像草原上的角马,那里有草就往那迁徙,于是他们越长越肥……

      上证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以刘敬为代表的价值派,还是以赵先生为代表的趋势派,身处A股市场的“超级大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政策的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

      “在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的大背景下,活跃股市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股市具备进一步走牛的条件。”刘敬认为,尤其在当前房地产、矿产业等传统吸金大户不景气的背景下,近期大资金加速流入股市的现象尤为明显。

      

      如何做到“长盛不衰”?

      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敬坦言投资人必须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任何投资人都无法避免犯错,只要在相对低位买入优质的上市公司,你输的最多只是时间。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自1991年A股诞生以来,股市已经伴随国人走过二十多年历程。伴随市场的涨跌起伏,各路股神也在“走马灯”式轮番登场,又轮番跌落。

      “十年来,我在电视台做了很多次节目,当年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刘敬认为,在股市中一两年赚大钱并不难,难的是持续十年、二十年持续盈利并跑赢市场,做到长盛不衰。

      在您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失败的教训?面对记者抛出的提问,刘敬坦言投资人必须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任何投资人都无法避免犯错,比如去年下半年看好某只股票远远跑输市场,直到最近才开始发力上攻。“只要在相对低位买入优质的上市公司,你输的最多只是时间。”他说。

      面对凶险莫测的A股市场,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刘敬坦言,做到合理的资产配置是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他透露,现在他将自己的资产分为三部分:股票、房产和商铺,以及存款等现金类资产。在股市好的时候,卖出部分股票,腾出现金来,而在股市恐慌时,则要敢于买入优质的上市公司。

      最近,陈宇一直在反复思考“资本主义”,这一经常与“社会主义”相提并论的政治术语。“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会让越有钱的人越有钱,越没有钱的人越远离财富,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陈宇说。

      “你手里只有一套房子,你断然不会、也不敢去想卖掉房产来买股票,而手里有10套房子的人,则会时刻考虑,是否需要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陈宇感慨,这些资本家们之所以对市场那么敏感,是因为资金倒逼着他们去思考如何更加优化资产配置。

      汪静波,诺亚财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在她接触的很多来自实业的客户中,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何同在一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涨得那么好,而自己做的公司业绩却越来越差了?

      从实业投资到金融投资,正是汪静波引导这些实业客户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从2003年平均客户资产40万元起步,到去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目前已管理6.6万人共1684亿元的资产,平均每位客户的净资产超2500万元。

      (本报记者于祥明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