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广东,这个春天如何谋划突围?正在召开的广东两会给出了答案
⊙记者 朱文彬 ○编辑 谷子
已经连续25年成为全国经济总量“领头羊”的广东,2014年没能完成既定的经济增速目标;率先进行转型升级,又先后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三期”叠加的冲击;二元结构导致的不均衡发展,也让广东矛盾累积,步履蹒跚。较早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广东,这个春天如何谋划突围?正在召开的广东两会给出了答案。
让改革创新带来新红利
改革和创新,已经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今年广东省政府的“头条”工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重点任务中,第一项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取代去年的头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资管理等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以及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单一将经济增长作为手段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显然难以为继。
对于这些问题,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指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更加凸显;投资增长接续能力不强,消费需求增长偏弱,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不断扩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等。
“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开放水平,促进绿色发展,强化风险防控,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生保障,”朱小丹在谈到2015年工作时提出,要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把改革新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创新,成为当下广东要杀出的另一条血路。前两年的广东两会,讨论更多的是广东被江苏赶超、广州被天津赶超。而今年的广东两会上,创新,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唱的“同一首歌”。2月7日下午,广东省政协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召开。90分钟的“抢麦”大战中,17位委员先后发言,谈论最多的就是“创新驱动”。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抢得第一个机会发言说,强调实现创新驱动,有赖于营造对知识创新的保护环境,“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会阻碍企业的创新。”
高频词折射出广东心态
2月9日,朱小丹作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洋洋洒洒2万余字,字里行间透出广东当下一年努力的方向。
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发现,“发展”出现次数为140次,“推进”128次,“加快”出现83次,“改革”82次,“增长”53次,“创新”45次。
这意味着,广东要解决在步入新常态后的新问题、新困难,发展仍是首要选择。“既要牢牢把握机遇,增强战略自信,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朱小丹在报告中指出。
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经初步核算,2014年广东省实现生产总值6.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未能达到预期8.5%的增速目标。紧追其后的江苏把差距进一步缩小至2600亿元左右。广东省此前预计,江苏经济总量将在2017年赶超广东。
事实上,广东取得7.8%的成绩,已是来之不易。用朱小丹的话说,是用“全力以赴稳增长”换来的。广东2015年提出的目标是:GDP增速7.5%,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15.5%、12%和3%。尽管主动调低了预期目标,但广东焦急的心态,仍能看得出来。
落实自贸区战略、部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推进国企改革……2015年,广东“羊谋”背后有个“武器”库。
2014年年末,广东同津闽一道搭上自贸区的班车。“认真落实自贸区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粤港澳台侨更紧密合作,加快推动外经贸战略转型,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朱小丹在报告中指出。
对于广东自贸区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广发证券认为,广东自贸区可以在资本项下的跨境人民币流动方面做出更大的政策突破,如复制上海自贸区“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的概念,但除了贸易项下的资金归集以外,应适当允许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动,通过轧差与总额控制的手段实现人民币资金境内外双向循环流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存托凭证的方式将区外具有吸引力的资产打包在该平台上挂牌,以供海外投资者交易等。
规模庞大的广东国企改革,也将释放更多红利。此次广东两会上,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的表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