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险资节前“小动作”:申购打新基金和指数基金
  • 抄底资金高歌涌入 油气QDII二级市场放量大涨
  • 国联安优选行业股票基金涨幅居首
  • 新基金偏股占比持续攀升
  • 结构性理财产品缘何表现不如预期
  • 汇添富民营尽显优势任性上涨
  •  
    2015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险资节前“小动作”:申购打新基金和指数基金
    抄底资金高歌涌入 油气QDII二级市场放量大涨
    国联安优选行业股票基金涨幅居首
    新基金偏股占比持续攀升
    结构性理财产品缘何表现不如预期
    汇添富民营尽显优势任性上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性理财产品缘何表现不如预期
    2015-0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满仓踏空”、“站错了风口”……去年末以来的这波A股行情中,网络上不断兴起的各种段子里,不少都是对投资者在牛市中没有赚到钱的描述。

      近期市场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和普通投资者一样,尽管股市回暖,但是投资A股市场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没有看起来那么“美”。部分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投资A股,其收益率却徘徊在最低收益边缘。

      根据银率网的统计,2015年1月份共有5697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结构性产品有291款,非结构性产品有5396款。在所有的到期产品中,有3746款产品披露到期收益数据,到期收益披露率为65.75%。

      而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有65款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全部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有55款为保本型产品,10款为非保本型产品,且所有产品均有达到产品说明书中明示的预期最低年化收益率。

      记者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发现,在不及预期最高收益率的65款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为投资股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例如广发银行发行的一款偏看涨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即便是在牛市中,最终仍由于在产品观察期内,该产品挂钩的沪深300指数的价格超过障碍价格1,根据产品说明书约定及该指数期末价格表现,产品的最终年化收益率为4.7%,没有达到最高的预期收益率8%。

      那么,缘何身处牛市,结构性理财产品仍然会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呢?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是由一部分固定收益和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共同决定的;而结构性产品的高收益往往是与其挂钩标的表现密切相关。

      “如果在牛市中,看涨型产品还无法达到最高收益率,肯定是其结构设计所导致。”某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他指出,挂钩股市的结构性产品往往分为单向看涨/看跌型,区间看涨/看跌型,以及在某个区间内兼顾看涨看跌型等几类。

      “单向看涨/看跌的产品设计比较适合单边走势的市场,比如单边的牛市或者是熊市中都能适用,而且一旦看对方向,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在震荡市中,结构性产品一般会设计成区间类型,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也和观察日中挂钩标的是否在区间内有关。”前述银行人士表示。他分析,前文中未能获取最高收益的产品或许就是挂钩的沪深300指数在观察日突破了某个区间价格,根据产品的设计条款,突破某一区间反而可能导致无法获取最高收益;但若是设计成单边看涨型的产品,这只产品就可能有比较好的表现。

      “这其实意味着,投资结构性产品对于投资人而言要求特别高。假如你要投资与股市相关的指数或标的,一定要对市场未来的走势有相当的判断,才能选购到可能帮你取得高收益的产品。”某银行理财师坦言。

      该理财师更是表示,目前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大都在10%左右,但是要实现却并非易事。“目前市场上银行发行的与股市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中,除了挂钩沪深300指数的产品,还有挂钩国企指数、军工指数……等各种指数的产品,投资者不仅要选择具体标的,还要结合自己对市场的判断选择产品结构,难度可谓不小。”

      因此在其看来,稳健型投资者不妨直接购买预期收益在5%-6%之间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更为省心,而那些风险偏好较高希望博取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则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型基金或是自己直接入市。这也意味着,挂钩股市的结构性产品或许并非是当下投资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