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央行再降息 理财天平向股市倾斜
  • 但愿人长久 事业到白头
  • 地方政府承诺函只是安慰函
    信政合作需谨慎
  • 市场热点频繁转换 绩优基金提前布局博弈后市
  • 从保费、投资、资本三个视角
    看降息对保险业影响
  •  
    2015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央行再降息 理财天平向股市倾斜
    但愿人长久 事业到白头
    地方政府承诺函只是安慰函
    信政合作需谨慎
    市场热点频繁转换 绩优基金提前布局博弈后市
    从保费、投资、资本三个视角
    看降息对保险业影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再降息 理财天平向股市倾斜
    2015-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于经济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后续降息预期依然存在。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甚至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均有望继续下行。投资者宜适当调整固定收益类品种的投资,将资金配置到机会更多的权益类投资中去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羊年伊始,央行再次祭出降息大旗。面对此前已然走向下坡路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而言,此次降息不啻于又一次“降温”。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基于经济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后续降息预期依然存在。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甚至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均有望继续下行。投资者宜适当调整固定收益类品种的投资,将资金配置到机会更多的权益类投资中去。

      

      后续或将继续降息

      根据央行规定,本次基准利率再次下调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下调至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6%下调至5.35%。之所以此次采取对称方式,央行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基准利率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直接对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时存款基准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对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对此,招商银行金融市场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在经济放缓加大的压力下,央行必须加快放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尽管1、2月份的诸多数据尚未公布,但经济下滑的压力仍不断发酵,过迟降息有经济失速的风险,且降息比降准更能刺激信贷投放,本次降息可谓政策兑现。

      此外,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本次降息只是宽松进程的“中继站”,“中国的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特别是以贷款利率衡量的实际利率处在数年来的高位,基准利率下行的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在有明确信号表明经济企稳前,宽松政策料继续以较快节奏推出,更多降息、降准可以期待,这将推动债市总体维持牛市格局。”刘东亮表示。

      

      固收类产品长期颓势已现

      降息的消息甫一发出,市场人士普遍预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再度下行。然而根据记者的观察,近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水平仍与前期基本一致。

      对此,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降息的影响对银行理财市场而言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有一个延后的效应。“银行正在发行的是之前设计的一部分产品,因此这部分产品暂时不会受到降息的影响。”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观察,以往经历加息或降息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变化也都需要逐渐显现,而非一蹴而就。

      事实上,针对央行的再次降息,大部分市场人士均认为,这是政府释放出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新信号。结合目前经济下行趋势较明显的情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成为重要目标。在此预期下,未来市场资金面将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

      有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未来预计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可以持续,收益率将会进一步下行,但相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会保持一定的优势。

      对此,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2015年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势仍将是下行的趋势,投资者尽量选择中长期的高收益产品,降低再投资风险。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将加速,投资者也可以关注银行发售的净值型开放式产品以及结构性理财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曾大热的“宝宝类”货币基金,因为其收益率与资金面紧密相关,在面临降息通道时同样会出现收益下降的趋势,有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可以将这类产品作为现金管理工具使用,但不可将其作为长期投资的工具。

      而殷燕敏也认为,央行降息将进一步利好股市,2015年股市或将继续保持牛市格局,从投资者的大类资产配置来看,有投资经验或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2015年应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从而提高资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