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路演回放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美元震荡不改强势 油价可能二次探底
  • 货币供应增速回落 新增融资规模下降
  •  
    2015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宏观
    美元震荡不改强势 油价可能二次探底
    货币供应增速回落 新增融资规模下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供应增速回落 新增融资规模下降
    2015-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工研金融观察·2015年2月

      总策划: 周月秋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课题组长: 樊志刚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专家

      邹民生 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马素红、程实、宋玮、王婕、罗宁、郭可为、

      吕振艳、赵幼力、王小娥、李露、杨荇

      ■国内方面:1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回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人民币贷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加剧,对非美元货币则出现较大幅度升值,总体来看资金外流迹象明显。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贬值,全年先贬后升。央行将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国际方面:年初至2月末,国际金融市场整体延续了强美元、低油价主导的波动局面。全球汇市呈美元单边升势,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增加。国际油价自1月底以来有所反弹,布伦特原油和纽约原油价差进一步扩大。全球股市普遍上扬,欧洲股市表现尤为强劲。发达经济体国债市场窄幅震荡,但希腊债务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忧虑重现,导致其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

      1月份我国金融市场概况

      1.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回落,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出现变化

      1月份,M2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4和2.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1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亿元。但从信贷数据来看,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为2010年以来最高新增量。

      M2增速和社会融资总量下降,而人民币信贷新增却维持高位,这之间出现明显背离,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出现明显变化。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有两个渠道,外汇占款和人民币贷款。2003-2009年,外汇占款增加几乎是我国基础货币唯一的投放渠道,外汇占款增量/基础货币增量均超过1。2010年开始,随着国际市场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该比值开始小于1,通过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机制作用在下降。

      2014年以来,随着央行退出外汇市场日常干预,外汇占款放缓态势更加明显。2014年末,外汇占款同比少增2.12万亿元。其中,12月新增外汇占款下降近1200亿元。今年1月份,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高涨,导致资金出现外流迹象,进一步拉低了M2的增速。

      二是同业业务持续大幅萎缩导致货币的创造效应减弱。去年1月份还没有开始执行“127号文”,银行表内非标业务规模仍然较大,随着对同业业务的监管趋严,通过非标渠道创造的货币规模明显萎缩。1月份委托贷款增加804亿元,同比少增316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2亿元,同比少增1007亿元。

      三是由于年初信贷储备投放,以及2月春节前贷款集中投放等季节性行为,贷款新增维持高位。1月,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1.7%,同比大幅提高20.8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如果修正这三个不可比因素,实际上1月份的存款增长较弱,在理财、互联网金融、P2P投融资平台、股票市场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揽储压力依然较大。

      2.社会流动性趋紧,央行及时下调存准率

      虽然去年11月央行全面降息,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回落,但短期资金面仍然趋紧。2月份,受新股发行冻结资金、春节假日前现金需求逐步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缺口,资金面进一步趋于紧张。央行于2月4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三农和小微企业额外降准。此次降准预计可释放流动性6500亿元左右。

      此外,央行2 月5 日又实施了3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央行通过降准并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同时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利于保证适度的流动性水平,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股票市场震荡走低,未来仍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1月份,上证指数冲高回落,最高上触3376点后受阻回落,整月以微跌报收。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短期内的A股仍是阶段性震荡——“大涨大震,小涨小震”的行情格局。中长期随着股票期权、注册制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陆续出台,A股市场仍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2015年开年,受欧洲央行推出近万亿欧元QE,以及俄罗斯、印度等多国央行开启货币宽松政策影响,美元进一步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个交易日中6次逼近跌停,截至2月17日已较年初累计贬值0.8%。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关系。总的来说,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大幅震荡,既有境内外基本因素的驱动,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1.中国宏观经济弱势开局,基本面决定汇率面临下调压力

      2015年开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数据不容乐观。1月官方与汇丰PMI指数均跌破50%荣枯分界线。CPI同比上涨0.8%,这是自2009年11月份以来首次跌至“1”以下。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反映制造业生产仍然呈收缩状况,经济下行风险较大。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1月我国进口和出口增速双双下跌,进口降速大于出口降速使得贸易顺差呈现衰退式增长。贸易状况不尽如人意,除春节季节性因素外(我国企业一般有节前出口,节后进口的习惯),量减价跌是主要因素。

      一方面,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震荡,1月30日布伦特原油为52.99美元/桶,较2014年中下跌了近50%,油价下跌会导致物价下行,并可能产生一定的通缩压力。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澳元、日元等非美元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使我国对欧、日等地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滑。

      2.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从美国来看,随着美元经济复苏,强势美元逐步回归。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和加息预期,导致国际资本部分流出新兴市场国家,转向流入美国市场。由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中美利差的缩小不仅可能会引起资本流入的减少,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

      与之相反的是,欧洲、日本及部分新兴国家则纷纷开启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非美元货币出现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迹象,使全球货币政策走向进一步分化。

      3.资本主动输出及套利驱动等其他因素的引导

      一是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由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套利资金,也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央行在2014年3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1%扩大至2%以后,加剧了人民币的双向波动。

      二是去年以来,中国开始规划和推动丝路基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建资金,以及向东盟提供类似资金,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与并购等,加之中国国内经济成本升高导致的直接投资净流入减少,推动中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使得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明显化。

      4.汇率未来走势预测

      对于未来汇率走势,我们认为,2015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贬值,全年汇率走势可能是先贬后升,下半年即期汇率贬值幅度有所收窄,全年贬值幅度在2%—3%之间。

      一是中国央行有维持人民币稳定的决心和能力。截至2014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充足。2月6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定在6.1261,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05BP,表明了维护汇率稳定的决心。从长期来看,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持续贬值并导致资本大规模外流。当然,只要汇率波动是可控和可接受的,央行也会乐于接受这种波动,这也利于消除其他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是中国经济虽然有下行压力,但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期。2014 年我国经济增速已下降至7.4%左右,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就业市场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同时,宏观调控政策以“微刺激”为主基调,过去对经济增长采用大规模强刺激的调控模式有了明显转变。

      这些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大致接近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贸易方面,2008 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一直在3%以内,长期保持低位,基本实现贸易平衡。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已经比较靠近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状态,人民币汇率也基本接近均衡走势。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稳定的人民币作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战略利益的综合体现。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将快速推进。

      综上,即使去年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指数逐步走强,人民币尽管面临着与其他货币一样的贬值压力,但还是保持了对美元小幅贬值,对其他货币升值的态势,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继续推进,资本账户的进一步放开,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是小幅贬值,同时央行保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高容忍度,并有可能继续扩大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双向浮动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