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路演回放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新股盛宴不断 打新基金迎来“蜜月期”
  • 大浪淘沙稳居前列 兴全社会责任长跑业绩突出
  • 投资者关注的股票期权热点问题(四)
  • 超高净值人群投资转向 股票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 形势倒逼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  
    2015年3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新股盛宴不断 打新基金迎来“蜜月期”
    大浪淘沙稳居前列 兴全社会责任长跑业绩突出
    投资者关注的股票期权热点问题(四)
    超高净值人群投资转向 股票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形势倒逼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形势倒逼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2015-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A1版)

      而从国际上来看,虽然当前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但相对于除美元货币却保持升值态势,换言之,非美元货币贬值态势更明显,这进一步凸显了全球国际货币体系困局。实际上,经过梳理历史,不难发现: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冲击”开启美元本位制以来,美元每一次反转都往往有全球性的危机相伴,即美元本位制以来,美国之外的金融危机变得越加频繁。

      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撰写的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所提到的,当前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即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因此,考虑到制度性缺陷导致外部风险难以控制,唯有人民币国际化或将是应对美元本位制的积极有效措施。

      从这一角度而言,从长期来看,完善汇率市场化机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是方向。可以看到,近年来上述进程已然加快,包括2014年3月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截至2014年10月,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增加至8万亿元;28个中央银行与我国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先后与12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签订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等等。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2015年在“沪港通”实施和“自贸区”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启资本账户或可期待。而伴随着人民币四大领域改革的加速推进,即人民币汇率改革、利率改革、离岸市场建设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望快于预期,为早日实现人民币步入国际储备货币之列打下基础。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